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杜樹學,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杜樹學,男,1969年出生,畢業于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系,省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省陶瓷協會會員,省雕塑家協會會員,濰坊市商校客座教授。
在我們的小時候,最快樂的時光莫過于跟小伙伴們一起玩泥巴,一起嬉戲打鬧,那時候玩泥巴的花樣可多了,用四四方方的泥塊做身體,滾得圓圓的泥丸做腦袋,一塊塊普普通通的泥條,便能讓我們度過一個歡快的假期。兒時玩的泥巴不僅讓我們擁有了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還讓我們第一次接觸到了泥塑文化。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后,捏制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陰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繪。
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作為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泥塑,純凈而又古樸的表現了每個年代,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社會文化下人們的生活百態。“泥塑藝術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欣賞角度也極為的豐富和多樣化,更能貼近于人們的生活。
時至今日,是人們追求其返璞歸真的具體寫照,同時也是當今人們傳承傳統民間文化的一種體現。”杜樹學說道。杜樹學不僅擅長泥塑藝術的創作,還精通陶藝文化,2000年建立了黃河謠陶藝雕塑工作室。近年來,創作了以黃河原生態的陶藝雕塑作品,受到海內外收藏家的好評并收藏。雕塑創作設計與陶藝拉坯最為擅長,在創作雕塑中以陶藝手法結合中西方制陶理。他的作品表現以樸實的形象展現了作品的美。
創作過程加以釉色點綴,以高溫燒成,創造了一千三百度燒陶的極限。從藝多年以來,他數次參加各類作品展,獲獎無數。2005年北京藝術博覽會作品《吉他手》獲金獎;2007年上海藝術博覽會作品《和平鴿》獲一等獎;
2009年為新加坡文華大酒店設計制作陶藝雕塑作品組雕《黃河情》200多件作品;2011年第三屆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展作品《牧歸》獲銀獎;2012年濰坊市第五屆文化藝術博覽會作品《信天游》獲精品獎;2010、2011、2015年作品《回娘家》先后獲得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天工藝苑百花杯銅獎、海峽兩岸藝術博覽會最佳設計創意銀獎、中國民協評為最佳精品獎;
2015年,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作品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銅獎;2016年獲山東省工藝美術行業突出貢獻獎;2016年獲首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突出貢獻獎;2017年第九屆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作品《春秋霸主》獲神龍杯工藝美術創意獎金獎;2017年山東省工藝美術博覽會作品獲神龍杯工藝美術設計創新獎銀獎一項技藝文化的發展,靠的是每一位永葆匠心的手藝人,而杜樹學要做的,就是通過他的努力,把陶藝雕塑文化真正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