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現場作畫兩幅——達摩圖、奔馬圖》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在此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并以干筆掃出鬃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猶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于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后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徐悲鴻價格最高的十幅作品及奔馬圖欣賞徐悲鴻》作者:徐悲鴻創作年代:近代1941年規格:高3.26米、寬1.12米畫高3.26米、寬1.12米的這幅2006年被列入國家一級文物的徐悲鴻平生所繪最大《在各種徐悲鴻畫馬作品出版集里出現的奔馬圖》真跡。
大師采用了豪放的潑墨和勁秀的線描寫意方法,著重刻畫出馬的神韻和氣質。畫中的馬雄駿、矯健、輕疾,頗有“瘦骨銅聲”之美感,奔馬強壯有力,生機勃勃,這幅《本來徐悲鴻的很多奔馬圖》不僅表現了馬的精神和特征,更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為振興民族藝術而奮斗!
1941年的秋天,當時徐悲鴻為給抗戰募捐遠赴馬來西亞的檳榔嶼辦藝展,而國內的抗日戰爭正處于與日寇戰略相持的關鍵時期。二次長沙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日寇占領了長沙,消息傳至檳城,徐悲鴻心急若焚、徹夜難眠,于是趁著月色,飽蘸濃墨,一幅縱長326厘米、橫寬112厘米的《風水畫奔馬圖掛畫是客廳裝修的一個主要手段》一氣呵成,并在畫面右下角題款:“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長沙會戰,憂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結果之,企予望之,悲鴻時客檳城”,以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