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雕塑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種人物為造型的雕塑藝術,指用各種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雕塑藝術源遠流長,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歷史傳統與民族文化的濃縮與提煉,展現了中華文化五千年的發展脈絡,是中華民族思想、情感、審美體驗的集中爆發。其中,石雕藝術以其粗獷有力、雄渾偉岸的藝術形象獨樹一幟,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藝術文化遺產。
現代雕塑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吸收西方雕塑的表現形式和創作手法,在題材、材料選擇、制作工藝、創作風格、創作理念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與突破,并推動中國石雕藝術走向世界雕像,尤其是人物雕塑最能顯示一個文化氣息的大眾藝術品。不說話的塑像,可以告訴你很多東西,通過作者的一刀一鑿,你可以想像他生活的時代,“聽”他訴說往事和歷史。
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在歷史上有明確的記載,并對人類歷史進程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人物,評價歷史人物對于研究人類歷史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所謂傳統文化,它應該是在一個連續的時空中不斷演變的文化現象,而這個文化現象應該具有文化產品以及生產這些產品的生產者的規模上的量。譬如說西方的油畫,它具有源頭、發展、演變的連續性,其輝煌的文化景觀是靠各個時期大量的作品與大師呈現出來的說中國古代沒有肖像雕塑傳統并不能否認中國古代某時期、某地的作品具有較強的肖像特性,這種所謂的肖像特性就是說作品背后具有堅實的生活原型依據。
在浪漫、流暢的春秋易風和粗獷、奔放的漢風之間夾進了一個現實與理性的秦兵馬俑,無疑是令人驚奇的。中國的真正意義上的肖像雕塑于本世紀從西方引進,我國最早的一批留洋的老前輩在學成回國之后,陸續創作了各種各樣的,文化名人等肖像作品,人才班底,加上五十年隊伍,并結合的具體情況,共同構建了的寫實主義體系。目前的八大美術院雖各有不同,但都屬于一個大體系,這個體系就是過去常提的現實主義體系。
這個體系首先突出的是扎實的寫實基本功,以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作方法。所有美術院校都將創作紀念性人物肖像作為主要教學課程之一。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老一輩雕塑家在引進西洋寫實雕塑的同時,倡導、弘揚并傳授了民族傳統雕塑的若干精華,為具象及肖像雕塑的民族化作了不懈的努力。這樣一個體系培養出的學生,完全適應文化建設的需要。雕塑家們創作了大量為社會作出了貢獻的英雄、模范、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少數民族肖像,當然還創作了大量的領袖人物肖像教育群雕,良好地講的寫實雕塑。
改革開放的時代為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各種思潮、流派群雄逐鹿,并相互影響,相互撞擊,構成了當代文化藝術的瑰麗景觀,雕塑界也一樣。也可以這樣說,雕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期,以及前所未有的大沖擊,大變革。新時代的肖像藝術作品作為其中的一道風景,照樣綻放著自己的光彩。
首先由于經濟的大發展,應各地兩個文明建設的需求,一大批歷史英雄、科學家、文化名人等室外紀念像為廣大熱衷肖像雕塑的藝術家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然后就是他們為參加各類展覽創作了大量肖像雕塑作品。新時期的肖像創作更傾向于人性化以及內心化,更注意對象的個性張揚,這符合當代社會對人本和人性的關懷。廈門,將建設古城公園。該公園最大的特色,便是圍繞著70米的明古城墻遺址建設。今年“兩會”,臺盟廈門市委建議,在擬建的古城公園內增加海防歷史及名人紀念的主題內容,在公園內建海防名人雕塑群。
現狀廈門古城墻僅存70米明古城墻,位于出米巷。去年8月,市規劃局就制定出“廈門明古城墻保護項目策劃書”,將目前僅存的70米城墻,擴大成北連幸福路、東接中山公園、總面積1.8公頃的“遺址公園”,公園中央還規劃了廣場和博物館。明古城墻承載著廈門建城600余年的永久記憶。臺盟廈門市委有關人士認為,該規劃應盡快落實,“古城墻是惟一能夠證明廈門建城歷史的文物,是廈門的歷史文化遺產”。廈門城的建立與中國傳統的城并不完全相同。
中國傳統的城多與市肆聯系在一起,是當地的中心建議設立海防歷史紀念館,臺盟廈門市委認為,鑒于廈門城具有的這些特殊性,應在古城公園中增加廈門海防歷史和名人的主題內容,讓人們可以更加詳細地了解廈門的歷史發展過程和海防歷史。館內可以實物、圖片、文字、音像等形式,展示廈門的歷史和名人史跡。
此外,還可在古城公園廣場上,建設具有廈門海防歷史內容和海防名人的雕塑群,豐富古城公園的歷史和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