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藝術是公共藝術,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城市雕塑。我國的雕塑藝術在改革開放后獲得發展機遇,經過雕塑家和各級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大批優秀的現代城市雕塑作品層出不窮,受到市民的贊許。這些城市雕塑作為無言的藝術,見證了城市的發展,它們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每時每刻接受著觀眾的評價,已經成為城市文明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探討城市雕塑的設計理念,目的是推動更多優秀的城市雕塑問世。、一、文化依托中國雕塑藝術源遠流長。在城市形成以前,雕塑體現的是實用性、功用性,符合農耕時代人們懵懵懂懂的藝術欣賞力,它注重農田生活的實用性。秦統一天下,設立郡縣,城市由此形成,這時的雕塑更偏重于工藝美術,帶有普遍性的裝飾意味,從色彩到材料再到意境選擇,更見其美麗,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水平。雕塑在不斷地傳承中,源于自然,高于生活。
而現代城市雕塑則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體情感和自我感受,因此,現代寫實雕塑流派眾多,風格差異越來越大,語言極其豐富,這種差異性和豐富性是以往任何時代都無法比擬的,從形式到造型都顯示了中國古代藝術的功底和思想。現代城市雕塑反映了現代中西方文化的沖突和調和。伴隨著改革開放,沿海諸開放城市的雕塑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具有靈動、創新、求新求變的特點,而中西部和北方城市,卻推崇高大上,反對追求新異,其城市雕塑缺少原創性、自主性、個性,雷同的城市雕塑給環境添上失敗的一筆。
但一味追捧西方文化,也給城市雕塑帶來了“硬傷”,比如過分追求新異,做出來的雕塑不知所云。跳動有余,穩重不足,主題不明正,不能給人以正能量,流于淺薄虛偽,所以,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要把握好度。例如石向東的雕塑《行進》,是一個邁步前行的兵馬俑和現代機器人的結合體。兵馬俑的后身、后腿是人的原型,但前身、前腿卻是機器人的部件,中國古代的兵馬俑和現代機器人的同構,帶給人新奇感和意念上的深思,是在彰顯東西方文化的溝通和協調,還是在指明現代社會傳統文化不能丟棄。
不管人們怎么猜測,雕塑主題都會落到文化上來,因此這是一個設計比較好的雕塑作品。二、藝術思想及表現方式雕塑屬于造型藝術,是三維藝術,是空間藝術,其設計應注重雕塑本身的立體韌性及二維藝術-繪畫和工藝美術的聯系。如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寫意,注重神韻,栗憲庭、何新說:“中國畫的抽象意識是人類一切早期繪畫所共有的,而唐宋以后,畫家所追求的那種抽象審美意識,卻完全處于自覺的,受引導于中國傳統背景下那種特殊的哲學美學觀念。”這與西方抽象表現的理論大相徑庭,東西方藝術表現手法有很大差異,如果沒有具體實踐的磨合、斟酌,只是片面地捏合在一起,是沒有生命力的陳舊因襲而已。
中國城市雕塑近二十年最突出的經驗是和公共藝術相遇,成為公共性的受益者。公共性給城市雕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豐厚的經濟基礎,雕塑者擺脫了以往意識形態的束縛,一躍成為政府和決策者關注的重點。其社會地位的提高,無疑是城市雕塑發展的動力。城市雕塑處于公共環境中,是為城市特定環境設計和創作的,與環境、場合是否融合直接決定了雕塑作品的成功與否。
雕塑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樣式,使用不同的材質,如,銅、石、木、陶、金屬焊接等,不同的形體、質材或色澤為其增添了新的活性和個性特征。如一個紀念性或歷史性的場合,就應有歷史的滄桑感和厚重感,給雕塑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大背景,設計者就要考慮整體環境的色調和氛圍,從材質和色彩上做文章。這就需要了解材質和色彩本身的特征,如青銅和花崗巖給人以歷史的厚重感,適合于制作紀念性、歷史性的雕塑;
不銹鋼不怕風吹雨淋,加之本身就具有現代感,適宜放置在工廠、商業街、現代廣場等地。現今提倡綠色低碳,人們的環保意識也逐漸加強,因此雕塑應多選用生態、環保的材料。色彩也必須和周圍的環境和特定的氛圍相適應。在我國,一個充滿民俗風情、熱烈喜慶的商業街開張,就適合用激情四射的大紅色來裝飾雕塑,也可用一些視覺沖擊力較強的色彩,而灰色和黑色則體現嚴肅、端莊,配合比較肅穆的環境,白色是中性色,嚴肅和活躍場合都適用。
西安市“戲曲大觀園”中的一處雕塑“皮影戲”,用現代彩鋼再現了傳統皮影戲的表演場面,材質符合廣場氣氛,同時色彩和創作題材也符合民俗風味,與整個環境十分協調,材質和色彩綜合運用得較好。三、藝術素養設計的主體是人,雕塑者不僅要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力和表現力。更要有高超的職業水準和濃厚的職業操守。城市雕塑作為空間公共藝術,其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人的文化、心理、思想感情的需要,欣賞的“強制性”和形式的“審美性”,對人們起到引導、教化和宣傳的作用。
雕塑者不僅要想方設法提高其藝術表現力,更要體現對雕塑內容的深刻認識,所以要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應多涉足如心理學、歷史、文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學科,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在雕塑中逐漸完善自身的價值觀,形成較為濃厚的職業操守。還應提高自身的環境意識,結合雕塑作品和塑造場所,創造有意義、優美、有內涵的環境,使主題、形式、環境達到完美的合一,而這一切都與雕塑者本身的藝術素養分不開,是雕塑者內在素質的外現。四、情景設計中國現代雕塑藝術逐漸接受西方的變形與裝飾手法,但總體上同一主題表現居多,作品大批量雷同。
雕塑者不會也不愿花精力去思考、設計一個有意義、有內涵,又有藝術審美力的作品。各種形式怪異雕塑的設計者不考慮內容和表現形式是否符合,片面簡單地追求怪異,缺乏雕塑本身應有的特殊藝術魅力。典型人物的肖像雕塑根本顯示不出人物的精神氣質,人們不知道這是誰,也不清楚他做了什么事,反正他出現在雕塑上。一些紀念性雕塑,意欲紀念一段特定時期或者人物的不平凡事跡,但人們感受不到雕塑應有的視覺沖擊力,也無法領略其獨特的審美感染力,選取的情景或不明確,或設計的情景脫離實際,使人們形成錯覺,這些都是失敗的情景設計。
蘭州的標識性雕塑《黃河母親》,構思非常巧妙,母與子的雕像鮮明地象征著黃河這位偉大的母親,千百年來以流淌的乳汁和吃苦耐勞的品性,孕育著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作品以“黃河母親”命名,深切地體現了雕塑家內心的厚重情感和深邃寓意。懷抱孩子的母親仁慈、親切、善良、和藹,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和愛的共鳴,凸顯出蘭州這個城市的重要性,這無疑是個成功的情景設計。雕塑作為現代社會城市發展不可忽視的見證者,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對雕塑的設計理念做一探討,揚長避短,發揮潛力和優勢,以便把我們的城市發展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