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軍魂永鑄——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軍旅雕塑家作品展”在山西博物院會展中心內開展,這是建國以來首次現役軍旅雕塑家的作品聯展,體現了軍旅雕塑家記錄時代、不斷創新的愛國情懷,希望通過展覽讓更多人走近人民軍隊,了解人民軍隊。
作為新中國雕塑藝術的重要部分,軍旅雕塑有著深厚的藝術傳承,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從創作風格和技法上,當代軍旅雕塑的形象生動、技法精到。在忠實于現實生活的基礎上,以軍旅藝術家特有的表現語言和陽剛雄壯、大氣磅礴的美學風格,展現了中國軍人的偉岸形象,顯示出當代軍旅雕塑創作的高水準。
本次展覽以7位當代優秀軍旅藝術家的60件雕塑精品奉獻給觀眾,并按照作品反映的不同內容分為革命歷史題材、當代軍事題材、古代軍事題材三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參展的7位藝術家來自全軍各大專業創作單位,是當代軍旅雕塑創作的中堅力量,他們分別為王樹山、張飆、郎鉞、談強、杜超英、陳雷、曹天龍。這七位軍旅雕塑家在繼承老一輩藝術家理性、嚴謹、求真的創作思想之余,大膽探索、銳意創新,不斷拓展題材、內容、形式,在創作中融入浪漫、寫意乃至超現實的創作理念和手法,使得雕塑作品更加多元、更富個人風格,也更具觀賞性。
近年來,他們的雕塑創作在全國全軍大展中屢獲大獎,在雕塑界產生了重要影響。行走在展廳內,有反映長征題材的雕塑作品,紅軍戰士們爬山涉水,不畏艱難困苦;有反映南京路上好八連的作品,霓虹燈下堅守在城市中的戰士,身姿是那樣的挺拔;還有在沂蒙山里,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八路軍后人的好奶娘…看著身旁林立的不同題材的雕塑作品,恰似穿過近百年的崢嶸歲月,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形象一一刻印在腦海。
軍旅藝術的感召下,更顯今朝幸福生活之珍貴。郎鉞:希望能為山西家鄉創作更多的雕塑作品走進展廳,擺在正中央的名為《前赴后繼》的雕塑很引人注目,這幅長約1.5米,高2米的大體量的雕塑作品,是由郎鉞、談強、曹天龍三位雕塑家集體創作而成,而其中名為郎鉞的軍旅雕塑家則是咱地道的山西太原人。此番回到家鄉辦展覽,對于郎鉞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欣慰,因為不管是從雕塑藝術而言,還是從創作元素而言,在山西這片沃土上,都給予他很多創作的靈感和動力。郎鉞創作的《前赴后繼》作品,是為為西柏坡革命紀念館落成而創作的。
整幅作品帶給人震撼的感覺,革命前輩們無謂生死,在血與肉、精神與意志的廝殺較量中,一次次吹響了沖鋒的號角,哪怕是用最后一口氣,也要撐住傾倒的紅旗…在這幅作品面前,很多觀眾都久久地凝視著,用心體會著昔日的過往,不少青年觀眾也在雕塑面前駐足留念,以此來感懷歲月。為了創作這幅作品,郎鉞和同伴們在40攝氏度的盛夏里,關閉在密不透風的庫房里完成的,“不可能吹電扇,因為怕把泥巴吹干,足足創作了6個月之久,從酷暑到嚴寒,就在一個廠房里,也正是因為有了艱苦的條件,才能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思考,去體現其中蘊含的深意…
”作為紅色革命老區,山西也有很多革命者浴血奮戰的故事,在山西各地市的版圖上,也曾有紅色革命的印記和留存,“作為山西籍的軍旅雕塑家,是否想過以故鄉為創作背景,來創作出更多的雕塑作品?”面對記者的提問,郎鉞坦言,山西是革命老區,確實為自己的創作之路提供了很多的素材,他也希望自己能在不久的將來,也能為家鄉創作更多的作品,以此來宣傳、弘揚山西的紅色文化?!肚案昂罄^》吸引了很多年輕觀眾,郎鉞正在為大家講解創作過程。
此外,從雕塑的學術層面而言,郎鉞有自己的見解。“眾所周知,全國有90%的彩塑作品都出自山西,山西是雕塑藝術的寶庫,在我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在雕塑塑方面,山西的很多方法、技巧都有推廣性,比如晉城的玉皇廟,雕塑造像與其他地方不同,更多的是寫實的手法,不少軍旅雕塑家在參觀后都覺得受益匪淺,覺得很多內容是可以運用到軍旅雕塑題材作品的創作中去,這是讓我非常自豪的事情,因為我們的有著如此豐厚的文化,能滋養更多的藝術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