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我是軒哥。龍生九子是個很具有傳統神話色彩的翡翠雕刻題材,對于它的運用在翡翠雕刻上也是很有意義的,它作為傳承中華文化的載體,在歷史文化中也灼灼發光。上篇我們說了龍生九子的前五個兒子,接下來我們再繼續介紹剩下的幾位吧。霸下又名赑屃,是龍生九子之中的老六,它的形象很像龜,力大無窮喜歡負重,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只腳拼命地掙扎著向前走,卻總是移不開步,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碑座下的龜趺也就是龜形石座就是它的形象。
傳說中霸下在上古時期經常馱著三山五岳到處走,干了很多壞事,但是后來大禹治水的時候收服了它,它便跟著大禹走,挖溝推山,疏通河道,為治水作了貢獻。洪水被治服了之后,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作亂,就搬來超重的大石碑讓霸下馱著,上面還雕刻著刻霸下治水的功勞,沉重的石碑就讓霸下被壓得不能隨意行事,就制止了它干壞事。霸下的形象和龜十分相似,但是仔細看的話還是有差異的,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沒有,背甲上甲片的數量和形狀也有差異。
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狴犴又名憲章,是龍生九子的老七,它的形象很像老虎,喜歡掌管訴訟類的事情,長得很有威力,古代獄門上面虎頭形的裝飾就是它。傳說中狴犴能夠明辨是非,秉公而斷,仗義言辭,除了裝飾在獄門上外,官衙的大堂兩側、行政長官的銜牌、以及肅靜回避牌的上端都是它的形象。所以每當衙門坐堂審理案件的時候,它便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義。負屃是龍生九子的老八,它的形象就比較像傳統的長龍。
負屃喜好文學,石碑兩旁的文龍就是它的形象。傳說中因為負屃十分喜愛有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就甘愿化做圖案去守護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于是就化作了文龍在碑文旁邊負屃盤繞著,把碑座裝飾得秀美典雅。在這些碑文旁邊負屃看上去就像在慢慢地蠕動著,如果和底座的霸下配合在一起,更會顯得更加壯觀了。螭吻是龍生九子的老幺,又名鴟尾或者鴟吻,它是龍形的吞脊獸,喜歡吞吃東西,也喜歡吞火,螭跟鴟都是因為音同吃才演變來的。
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就是螭吻的形象,就是有點像四腳蛇被剪去了尾巴,到現在也一直沿用下來。好了關于龍生九子的全部內容就到這里了,龍的九個兒子各有不同,性格能力也各異,不知道你會最喜歡哪一位呢?雖然現代的人都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典故了,但是軒哥還是希望老祖宗的文明不能丟,因此給大家介紹了這個典故。
在翡翠雕刻中運用到這樣的典故也是傳承了文化的一種方式,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以前的文明也是非常具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