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普通消費者看來,華為最強的是什么?我覺得應該是執行力和組織能力,有點像兵法中的,這些決定了華為更上層的技術研發能力,以及產品能力。在2021開幕之際,我們也有必要回顧一下這個操作系統的前世今生,這個曾經看不懂,不看好的系統,如何頑強生長,獲得用戶,也獲得理解。805天805天前,剛一發布,我們說《華為終于成為了一家公司》,有趣的是,最能反映能力的一個功能,名字就叫。
在這里,統一底層,跨設備,分布式的特點一覽無余。的超級終端功能相比于之前通過藍牙、-或者等方式連接智能設備,的思考更進一步,通過技術,把這個系統中的設備無感地發現并連接在了一起。而且各種設備的基礎硬件能力,也可以像那樣自由組合:手機攝像頭當做無人機的相機;藍牙耳機代替電視的揚聲器…分布式軟總線在這里,在基礎通信與終端設備之間,做了大量的工作,來達到硬件互助,資源共享的效果。
并且,得益于現在產品已經初具規模,如果有產品全家桶的話,就會體驗到更無感且方便的智能生活體驗。舉個例子:在做家務時接聽視頻電話,可以將手機與智慧屏連接,并將智慧屏的屏幕、攝像頭與音箱虛擬化為本地資源,替代手機自身的屏幕、攝像頭、聽筒與揚聲器,實現一邊做家務、一邊通過智慧屏和音箱來視頻通話。
從我們知曉鴻蒙之名,到現在已經805天,其實我們已經可以體驗到給我們帶來的體驗改變,這個改變不是翻天覆地,更多時候,是潤物細無聲的。人們使用設備的基礎習慣已經養成,在體驗層,華為需要做的反而不是重新造輪子,而是讓輪子跑的更快更穩。但作為一款面向未來的系統,并不單純是一款手機操作系統,或者智能設備操作系統,而是一套為不同設備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提供統一語言的操作系統。
對設備開發者而言,采用了組件化的設計方案,可根據設備的資源能力和業務特征靈活裁剪,滿足不同形態終端設備對操作系統的要求,從車機,到手機,到手表,到電視,甚至是行車記錄儀,智能微波爐都沒問題。簡言之,用戶能感知到的,就是可以適配各種各樣的設備,還能讓設備親密無間,這盤大棋聽起來似乎有點似曾相識,不就是華為硬件上的一再強調的場景嗎?如果說里面的數字代表設備的話,那么其實可以進一步理解為中的技術。如此,就可以覆蓋到智能家居、智慧辦公、智慧出行、運動健康、影音娛樂這5大生活場景。
這里面有些場景華為已經駕輕就熟,比如手表+電視健個身,手機+平板+電腦協同辦公;當然,有些領域進入不久,比如汽車這塊。自2019年8月9日揭曉,到今年6月正式推送到終端,到現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上新版本即將亮相,走過了議論紛紛階段,開始篤行向遠了。1.2億雖然華為的消費者業務遇到了打擊,但反而跑出了一個加速度,和概念相映成趣,一組數據可以說明這個速度:2021年6月9日,從鴻蒙發布一周后便突破千萬,一個月便突破3000萬用戶升級;7月29日,華為P50系列發布,鴻蒙升級用戶已突破4000萬,每秒便有8位用戶升級鴻蒙;
8月7日,鴻蒙跑出加速度——鴻蒙升級數量超預期,突破5000萬。9月13日華為智慧辦公發布會之際,鴻蒙升級破億,鴻蒙成為全球最快用戶破億的移動操作系統。9月23日9系列發布,官方稱每天超100萬用戶升級鴻蒙,鴻蒙升級用戶突破1.2億。對于華為來說,爭取用戶是個爭分奪秒的任務,時至今日,在外部制裁仍未停歇的情況下,國內華為手機的活躍設備數量,依舊位居第一位,這就是的基本盤。
在一開始還沒有推送的時候,人們爭論的是它和的關系,是否套殼等等。不過在推送之后,人們關心的問題便成了體驗怎么樣?給華為手機帶來了多機位拍攝功能在知乎《華為發布的鴻蒙2實際上手體驗如何?值得升級嗎?》提問下面,有數百名用戶在第一時間做了回答,其實總結起來,這些回答大同小異:整體體驗和此前基于的差別不大,從順移過來沒有任何障礙流暢度比之前有所提升,動畫效果和有所進步和其他設備的互聯很方便一些小改變小功能,讓細節體驗提升了如果說現階段解釋和的關系還需要費很多口舌的話,那么真機體驗其實就淺顯得多,最終,多數答案也都導向了那個問題。
值得升級嗎?值得。實際上,現今1.2億用戶這個結果,也和上面的提問回答有所關聯,如果體驗和之前的系統大相徑庭,并且體驗倒退,各種閃退,各種系統,那么現在我們討論的話題可能就是。還是那句話,華為在這里也不是重復造輪子,還是考慮讓輪子跑得更快更穩。4年雖然首次進入公眾視野是在前年,但的起點,起始于2017年,一個萬物互聯概念初入人心,智能手機市場正值巔峰的年份,一切都生機勃勃,一切都圍繞著移動操作系統展開。
那個時候,華為就已經開始鴻蒙內核的技術驗證了。科技公司和消費電子公司的區別也就在這里產生:前者看得更長遠,看得更深入。生機勃勃之下,其實問題也逐漸顯現:當前的主流操作系統大多只針對特定的某種終端,缺乏消費者跨設備無縫體驗的設計,開發者為不同設備重復開發應用付出高成本。隨著新設備形態的不斷涌現,體驗與生態困局將愈發顯著。在用戶感知層面,使用的設備越來越多:電腦、平板、手機、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產品,此外還有互聯網汽車,基本上這些產品都有單獨的操作系統,雖然設備之間不至于無法聯系,但終歸體驗不統一。
普通用戶看不到的則是開發者的痛苦,開發成本過高的話,那么生態就很難繁榮,生態體驗不好,那么用戶就難以留住,用戶少了,那開發者就更沒有動力去針對新生態新設備開發了。發布時間比預想提前,但即使沒有外部制裁,華為已明確未來10年集中在核心戰略中,實為應對全場景時代需求和挑戰的新操作系統。事實證明,4年前的未雨綢繆,其實不光是為可能的危機準備,更是為未來的10年做鋪墊。
2019年的時候,余承東就透露,華為內部參與鴻蒙系統研發的員工數有四五千人,而在2020年,華為的研發投入達到了1400億元,則是華為研發體系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鴻蒙是什么?華為消費者業務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王成錄說:鴻蒙操作系統的出發點和其他操作系統不一樣,不是在做另外一個、、,而是為全場景、多設備、業務協同及低時延、高安全性等挑戰而生。
小到耳機,大到路上跑的車,都是用同樣的服務系統或者同樣的鴻蒙,讓不同設備之間的連接共用一套語言,設備之間可以互相交流。這種設備交流場景有很多,比如華為舉了個例子:如果用戶駕車出行,上車前,在手機上規劃好導航路線;
上車后,導航自動遷移到車機和車載音箱;下車后,導航自動遷移回手機。如果用戶騎車出行,在手機上規劃好導航路線,騎行時手表可以接續導航。這是體現技術特性的一個場景,不過我們現階段還體驗不到,但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技術架構示意圖所以,在不光是系統的諸多能力可以像活字印刷術那樣,自由裁剪搭配,以適應各種各樣的設備,大到手機,小到耳機;
其實下的任務和數據也是類似,能夠在各種設備之間流轉。可以這么說,正是因為這種的特性,使得很多人橫看成嶺側成峰,難以理解鴻蒙到底是什么?事實上呢,目前它的系統體驗,也并非完全體,我們也只能管中窺豹。到了2021年,11、15、12,這些今年更新的系統無不是經年累月到達如此規模,同樣的道理,作為一個發布不到三年,正式推送才數個月的系統,未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現今而言,它談不上完美,對于愿景的兌現,也只是一部分,好在是它起碼在體驗上做出了有益的改變,在理念上是先進的思考。
馬上就要召開的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上,3.0呼之欲出,預計到時候更多的適用場景落地,屆時,我們對它的認識可以更進一步。鴻蒙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又有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