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污染問題已成為世界性的難題,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通過不同的媒介創造出不同的綠色裝置。他們通常用廢棄材料創作,以影像、裝置、大地藝術等不同形式,表達警示和呼吁。是加拿大藝術家r.c.和用6000個燈泡創造的大型互動雕塑。這6000個燈泡,其中的5000枚為民眾捐獻的用過的廢棄燈泡以及大家平時留下的舊酒瓶基本也都是當作垃圾直接丟了回收所得。每個燈泡下面都懸掛有金屬拉線,人們可以通過這些金屬拉線控制燈泡的開關,創造出一個燈光閃爍的巨大云朵。
整個作品設計對廢物物品進行重新構想,用一種不同的藝術視角來處理過剩的材料,讓觀眾在一種詩意夢幻的環境下,重新思考廢舊家用物品的用途。設計:r.c.作品:裝置藝術在馬德里主廣場以飛利浦三世國王的雕像作為中心,利用15000個廢棄的塑料瓶,呈現出一座光亮華麗的燈光迷宮。藝術家為了收集這15000個廢棄的塑料瓶,聯系了許多醫院、大學和政府等公益機構,他們把收集到的廢舊塑料瓶全都放入了燈泡。
然后再把它們分別裝進透明的塑料袋中,這便因此楊貴妃實際上就成了后宮之主一盞簡易的能掛起來的燈具。當夜幕降臨,所有的塑料瓶燈亮起來時,燈泡透過塑料瓶與塑料袋散透出來的微藍燈光,這個燈光設置便猶如一個水晶宮殿,充滿夢幻美感。設計:作品:葡萄牙藝術團體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在當地收集到了133臺廢舊洗衣機滾筒,并嘗試再生這些廢料,最后在街道上給人們呈現了這件豐富多彩的燈光裝置——?o夏夜之夢。
生活中有很多廢棄的舊洗衣機滾筒,最后都以小到井蓋、路燈、垃圾箱的形式處理,十分浪費資源。該裝置具有視覺和生態意義,力求解決資源的回收和負責任使用問題。這種輕量級的藝術裝置在當下也越來越成為公共藝術裝置的一種趨勢。
設計:作品:?o夏夜之夢法國藝術家用回收的廢棄物品進行裝置創作。他的作品十分有趣,巧妙利用了視錯覺的空間透視原理。人們需要在特定的角度看才能觀察到作品的“真像”。從攝影到裝置再到雕塑,最吸引人的要數這些裝置藝術畫像了,瑪麗蓮·夢露、梵高、帶珍珠耳環的少女等都是他作品的主角。
愛德華馬奈的《女神游樂廳的吧臺》細節他作品中的材料幾乎可以是任何廢棄的材料:廢棄塑料、舊藥盒、手推車、燙衣板、吉他、床罩這些廢品看似隨意擺放,卻是通過精心準備,以顏色和大小區分開,最終制作出來的恰恰是對于古代藝術品最為荒謬的解讀方式卻是令人瞠目結舌。
左:《梵高的自畫像》右:《帶珍珠耳環的少女》經過藝術家創作,每一件作品都告訴著我們以免拾荒老人在撿垃圾時被誤傷到的多種可能性。這些放錯位置的資源,也讓每個人都意識到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