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破碎之際,亡國滅種之時抗戰中,位于大后方的四川安縣,一個青年王建堂與朋友分頭串聯了100個青年,向縣政府請命奔赴前線殺敵。就在他們開拔前,縣政府收到了王建堂的父親王者成寄來的一面出征旗。當眾人展開這面出征旗時,全都大吃一驚——與中國人平常的祝愿親人順利出征、平安歸來的主題相反,這面由一塊寬大的白布制成的大旗,居中寫著一個大大的“死”字!出征旗的右上方寫著:“我不愿你在我近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盡忠!
”左上方寫著: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這是真實的“父親送兒上戰場”、“捐軀赴國難,馬革裹尸還”。聶榮臻給日本官兵寫了一封信,這封信的原文是:日本軍官長士兵諸君:日閥橫暴,侵我中華,戰爭延綿于茲四年矣。中日兩國人民死傷殘廢者不知凡幾,輾轉流離者,又不知凡幾。此種慘痛事件,其責任應完全由日閥負之。
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礦井著火時受重傷,經我救治無效,不幸殞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僅五六齡,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后,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后已。中日兩國人民本無仇怨,不圖日閥專政,逞其兇毒,內則橫征暴斂,外則制造戰爭。
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難,背井離鄉,觸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對于中國和平居民,則更肆行燒殺淫掠,慘無人道,死傷流亡,痛劇創深。此實中日兩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閥之萬惡罪行也。但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所以堅持抗戰,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閥侵略而自衛耳。而侵略中國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過為日閥脅從耳。
為今之計,中日兩國之士兵及人民應攜起手來,立即反對與消滅此種罪惡戰爭,打倒日本軍閥財閥,以爭取兩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與幸福。否則中國人民固將更增艱苦,而君輩前途將亦不堪設想矣。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斗到底,必當與野蠻橫暴之日閥血戰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專此即頌安好聶榮臻八月二十二日上面的各位大神已為我們呈現了很多精彩的照片,我也來放幾張令我深受感動和震撼的吧。
不才用粗體字為照片加了注解,以文字表達我對當時奮起一搏的中華兒女們的敬意。上圖描繪的是:1944年12月5日,一位重裝在身的年僅10歲的隸屬于新6軍的中國少年兵。正在準備從緬甸密支那回國。參加中國對日本軍隊的最后一次大會戰-芷江會戰。
而下圖則是1944年11月23日,少年兵李占宏在對著鏡頭微笑,那時他剛剛年滿13歲,但已經入伍兩年了。戰爭絕不只是成人間的博弈,在70年前的那場大戰里,無數的中國少年以自己的單薄之驅投入戰場。本是學堂年紀的他們,卻義無反顧的站在了自己的家園面前,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們沒有看到遲疑或者畏懼。何為中國少年?
誠如是哉!這張照片很有名了,但是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它是由日本人拍攝的,這張照片描繪的是,1937年,凇滬會戰楊樹浦陣地的激戰中,中國裝甲兵團第一連的一輛維克斯坦克在沒有步兵的掩護下,孤獨而義無反顧地沖向日軍陣地。雖然淞滬會戰在現代因其戰略失誤而廣受詬病,但所有的指責卻無關士兵的勇氣和榮譽,在楊樹浦,在金山衛,在四行倉庫,他們用自己的行為告訴了我們,何為“一寸山河一寸血”!
抗戰勝利后,各地慶祝游行的照片已不鮮見,但是這張攝于1945年的新加坡,它描繪的是新加坡華人擎中華民國國旗來慶祝抗戰的勝利。在抗戰期間,不僅有中華大地上華夏兒女們的浴血奮戰,在遙遠的南洋星洲,曾有這么一些人,他們中有商人學者,也有車夫舞女,無論行業和社會地位,在故土危難時,他們無不以自己的方式,向故國的抗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也許這是一張再普通不過的行軍照片,但圖中國旗飄揚的地方,是遠離祖國的大地的領邦緬甸,他們是中國遠征軍,他們中的很多人,是來自當時國內大中高校的知識青年。在緬印地區的戰爭中,中國投入兵力40萬人,傷亡近20萬。1944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響遍全國,無數青年放下筆墨,投身戎馬。這只自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踏出國門的中國軍隊,解英軍之圍,挫日軍兇焰,戰功赫赫。
出發前,戴安瀾將軍曾誓言不負祖國期望。他們做到了。在歷時三年零三個月的緬印戰事結束后,他們中的很多人最終沒能回到故鄉,但是故鄉的人們卻不會忘記,怎會忘記?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2015/5/1多謝大家看完這些,記得初見這些照片時,我深受震撼且感動許久,這些照片中的人們其實正如今天的你我一般,本有著自己的生活故事,但是卻被七十年前的這場大戰推上了歷史的前臺。
同時亦覺當今的歷史教材和各類節目對待這段歷史的尊重和記載仍待加強,而不致許多當時的瞬間和剎那埋沒于歷史。多少先輩的浴血奮戰,才換來我等今日的安居樂業,我輩自當珍惜,與諸位共勉!2015/5/20很驚喜居然被頂到了第一個,多謝各位的抬愛!如果有發現很能觸動我的我會繼續更新。在評論區看到一些類似于“向國軍致敬”這個說法的評論,這里說一下,我是不贊同的,在當時,為了身后家園和祖先后輩灑下熱血的每一個人,意識形態不同也好,社會地位懸殊也罷,正如《廬山聲明》中的那一句話:“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每一個為抗戰救亡做出努力的人,都是值得我們這些后輩致敬和瞻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