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閣里的杜甫頭像長沙市湘江風光帶上西湖路口建有一座富麗堂皇的仿古建筑:杜甫江閣。它是全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紀念杜甫的建筑物,白天樓閣巍峨,夜晚燈火輝煌,二樓中廳有一尊杜甫頭像。我到過成都的杜甫草堂,與之相比相形見絀。也難怪它名氣太大,成為網紅打卡的必到之地。杜甫江閣是為紀念詩圣杜甫漂泊湖南三年、在長沙生活過一年多所建,但若要以為杜甫住過的房子真如此奢華,那就大錯特錯了。
杜甫江閣杜甫是又一位對湖湘文化帶來深刻影響的偉大詩人。他是河南洛陽鞏縣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35歲進京趕考,十年不中,仕途失意,困守長安。雖然文章獲得唐玄宗賞識,43歲那年才得到一個“兵曹參軍”的小官職,也就是管理兵庫的保管員,那年他的小兒子餓死家中,杜甫在長詩中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同年“安史之亂”發生,玄宗西逃,生靈涂炭,杜甫東躲西藏,親眼見到和親身體會民生疾苦,寫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等名句及《三吏》《三別》等不朽史詩。
47歲那年,杜甫一家輾轉來到成都,在友人嚴武、高適資助下過了幾年稍微安定的生活。但不久嚴武、高適病故。51歲那年他離開成都到奉節生活,聽說官軍打了勝仗,杜甫欣喜若狂,以為很快可以回家,寫下名作“忽聞劍外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回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向襄陽下洛陽”。56歲那年他攜家帶口乘船東下,因為貧困,有家難歸,只能漂泊往湖南衡陽投靠友人韋之晉,想要發揮余熱,還想實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杜甫江閣夜景杜甫到湖南的第一站是岳陽。他寫下五律“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泗淚流”,這首詩由毛主席題寫制成匾掛在岳陽樓。第二年杜甫來到長沙,沿途寫下《入喬口》《銅官守風》,他描寫農人“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燒山”記錄下當時湖南的耕作習俗。
直到我1969年上山下鄉當知青,湘西農村仍保持著春天割草漚氹肥、上山燒畬種小米的農俗,讀到杜詩格外親切。不巧的是,杜甫剛到衡陽就聽說韋之晉調任潭州刺史,便折返長沙,豈料韋之晉暴病身亡,杜甫一家只能靠人接濟艱難度日。據考證,杜甫是在坡子街口原小西門碼頭系舟登岸,長期寄居在南湖港驛站。后來租住湘江邊民房,美其名自稱“江閣”,其實就是木板和柱子在水邊搭的簡陋吊腳樓,大約是現在“杜甫江閣”這個位置。杜甫漂泊湖南,過的幾乎是“叫花子”生活,但窮困潦倒中寫詩不斷。據統計,他在湖南寫下90多首詩,在長沙創作的有50首。
他上岳麓山游麓山寺,現在麓山寺里的對聯“寺門高開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是他的詩句。賈誼故居長懷井的對聯“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也是他的詩句。最著名的要數《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李龜年是著名音樂家,好比現在中央歌舞團的首席作曲家和歌唱家,也在戰亂中流落到長沙。他鄉遇故知,杜甫悲喜交集之情躍然紙上。杜甫的這些詩現在都鐫刻在杜甫江閣南側的杜甫詩廊石頭上,一首首寫盡酸甜苦辣、悲歡離合。
杜甫留存后世的詩歌有1400多首,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和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成為中華詩壇兩座并立的高峰。杜甫在麓山寺里的對聯公元770年杜甫58歲,湖南兵馬使臧玠謀反,兵荒馬亂中杜甫乘船去郴州投奔舅父,卻在耒陽被洪水所阻,困在方田驛,五天不得食。
耒陽聶縣令得知后派仆人送去糧食和酒肉,杜甫本就體弱多病,中過風,右耳聾,還有糖尿病,饑腸轆轆,突然暴飲暴食,一病不起,逝于舟中。杜甫葬在何處?《舊唐書》與《新唐書》所記不同,與杜甫同時代的元稹和韓愈也說法不一,一說在耒陽,一說在平江,但所有的記載都肯定杜甫的苦難人生結束在湖南。他死后40多年,才由孫子借助乞討將遺骨歸葬河南。杜甫生活的時代沒有社保醫保,沒有流浪救助,沒有文學獎,更沒有作家協會,他的苦難人生太令人痛惜。
耒陽杜甫墓塑像“世上瘡夷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一生艱難困苦,但他始終憂國憂民,這是他的偉大之處。他為湖湘文化增添了更多愛國為民情懷和深厚文學素養。他在湖南創作的詩歌讓更多人了解淳樸秀美的湖南,推動了湖南的發展進步。我參觀過三座杜甫雕塑,一座在杜甫江閣二樓正廳,一座在耒陽杜甫墓前,還有一座在湖南省美術館參觀《劉開渠藝術作品展》看到,老一輩雕塑藝術家劉開渠最著名的作品有成都人民公園門口的《川軍抗日》《杜甫塑像》是他晚年的作品。
三座雕塑相比較,感覺耒陽杜甫塑像和劉開渠先生的作品更符合我心目中杜甫的形象。劉開渠雕塑作品《杜甫》我希望在杜甫江閣前面的廣場上再立一座杜甫雕像,讓長沙人不需要買門票進杜甫江閣就能經常看到曾經流落寓居長沙的詩圣,也讓杜甫看到長沙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今的長沙廣廈千萬間,風雨不動安如山,鄉村也不再有秋風吹破的茅屋,杜甫泉下有知,當開顏一笑,盡掃愁容。
當然,大唐盛世也有杜甫這樣窮困潦倒之“寒士”,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也不該忘記“月收入1000元的6億人”、那些需要幫助的孤寡老人、留守婦女和兒童。發展未有窮期,走向共同富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杜甫的理想,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好愿景。長沙于1982年2月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為止,國務院公布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共有134座。名城必有名雕。每個城市都有其標志性的雕塑,它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精神面貌、人文歷史和藝術造詣,給到訪者留下深刻印象。
與文字、照片、繪畫相比,立體造型的雕塑具有更強烈和鮮明的藝術感染力,“長沙街頭歷史文化名人雕塑”系列將以連載的形式帶領讀者領略長沙系列雕塑。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