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全稱中國工農紅軍。是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成立于1927年8月1日,發展到最多時達到約30萬人。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錯誤的戰略指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的第五次“圍剿”,被迫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
在長征中,紅軍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和甘肅南部地區會師。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根據中共中央同國民黨政府達成的協議,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在江西、福建、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個地區堅持斗爭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1927年12月11日凌晨,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廣州起義。起義領導機關在發布的《紅旗號外》中宣布組織“工農紅軍”,并公布了工農紅軍領導人名單,參加起義的工農兵在起義爆發的當天就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幟。
12月11日凌晨2時左右,張太雷、葉挺等領導人來到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四軍軍官教導團北較場四標營駐地舉行誓師大會。在誓師大會上,廣州起義總指揮部公開舉起了“工農紅軍”的旗幟,將參加起義的部隊統稱為工農紅軍,工農紅軍總司令由葉挺擔任。參加起義的部隊包括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全部、警衛團一部和廣州工人赤衛隊七個聯隊以及市郊部分農民武裝。雖然廣州起義不久便遭到了失敗,但“工農紅軍”的響亮名稱卻在全國不脛而走。從此,“紅軍”的稱號在各地的革命武裝中開始陸續使用。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央通告第五十一號——軍事工作大綱》。
大綱規定:“建立紅軍已成為目前的要務,不一定要等到一省或一國暴動成功,只要能建立一割據區域,便應當開始建立紅軍的工作。在割據區域所建立的紅軍,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紅軍中政治工作,必須特別注意”。“紅軍應由蘇維埃派政治委員監督軍官,并負責進行政治工作。
政治委員應即為黨代表”。此后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主力被迫戰略撤退,史稱“長征”。1937年7月,戰爭全面爆發后,根據中共中央同國民黨政府達成的協議,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在江西、福建、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個地區堅持斗爭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