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訊一張宣紙,匠心傳承,譽滿中外。一脈相承,紅色熱土,凝聚力量。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安徽宣城傳承紅色基因,推出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參觀線路,根植紅色文化,開啟黨史學習“活課堂”;弘揚紅色精神,扎實為群眾辦實事,黨史學習教育煥發出澎湃的時代魅力與紅色活力。紅色歲月“身邊”回響北望長江,南依青戈江,西靠黃山,安徽宣城市涇縣云嶺鎮山水如畫。革命老區,英雄兒女,在波瀾壯闊的抗戰史上,云嶺曾寫下光輝的一頁。6月24日,驅車一路前行,記者來到了云嶺鎮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時值中午時分,但冒著炎熱參觀學習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進入陳列館大門,目光堅定、保持沖鋒姿勢的新四軍戰士雕塑映入眼簾,仿佛回到了那個風煙滾滾,蕩氣回腸的抗戰年代;佇立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英烈譜前,不禁追思起革命先烈殫精竭慮,披荊斬棘的奮斗史;聆聽著英勇光榮的事跡,沿著黨史學習的紅色路線一路前行,記者正好趕上了一堂微黨課。“袁國平,這位不足35歲的新四軍高級將領,將寶貴的生命獻給了革命事業,實現了如果有一百發子彈,要用九十九發射向別人,最后一發留給自己,決不做俘虜的諾言。
”聽完工作人員的講解,現場不少的參觀者也已動容。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軍部入駐云嶺,組織發動多場抗日戰斗,新四軍成為活躍在大江南北、淮河兩岸的一支強大武裝力量。1941年,這片土地上,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在突圍途中,時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的袁國平身負重傷。“當他被衛士連副連長李甫及戰士們發現時,渾身血肉模糊,不能行走。”為不拖累部隊行動,“在大家泣不成聲的時候,誰也沒有注意到袁國平已悄悄地摸出手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
”紅色課堂鮮活呈現“他曾多次在會議上說過‘如果我有一百發子彈,絕對是九十九發射向敵人,留下一發給自己。為什么?我絕不當俘虜!”紀念館副館長甘桐文介紹,新四軍隊伍有很多優秀的政工干部,其中就包括政治部主任袁國平,“今年是建黨100周年,紀念館是紅色基因傳承基地,我們從去年就開始謀劃,將這些優秀的課程打造成微黨課,讓更多的黨員干部了解這些品質優秀的政工干部。”據了解,在新四軍政治部舊址推出的《最后一發子彈留給自己》、軍部大會堂舊址《皖南的懷念》、中共中央東南局舊址《三年半的堅守、一輩子的堅持》三堂教學微黨課,充分發揮了全國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作用,助力黨員干部深植紅色歷史。
同時,紀念館深挖革命舊址文化內涵,結合黨建精品線路、黨建精品展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看、講、做”實境課堂,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實起來。據介紹,目前已推出了中共中央東南局-新四軍政治部-軍部大會堂-軍部修械所-軍部司令部黨史學習專題線路。
此外,館內還開設了《云嶺烽火-黨領導的新四軍》、《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強軍戰歌-新四軍軍歌》三個專題陳列展。“我們還開發了新四軍系列文創產品,講好黨的故事,新四軍的故事。”她表示,黨史學習教育以來,紀念館已累計接待參觀近20萬人次。
涇縣縣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全縣打造特色亮點,把新四軍精神納入理論中心組學習、讀書班學習重要內容,打造新四軍特色教學的“涇縣課堂”;加強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建立中共中央東南局舊址、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王稼祥事跡陳列館等實踐教學點;加快推進新四軍精神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建設,目前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及新四軍軍部舊址入選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并被確定為2021年度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紅色基因庫建設試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