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傳統文化,它應該是在一個連續的時空中不斷演變的文化現象,而這個文化現象應該具有文化產品以及生產這些產品的生產者的規模上的量。譬如說西方的油畫,它具有源頭、發展、演變的連續性,其輝煌的文化景觀是靠各個時期大量的作品與大師呈現出來的。中國畫的歷史更為悠久,它的演變不僅具有時空上的連續性,而且具有繁衍性,派生出了像白描、工筆、水墨以及山水、人物等分支,這些分支還各有"傳統",其文化景觀更為壯麗。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古代雕塑并無肖像雕塑傳統。
在歐洲大陸。早在公元前四-三世紀,希臘化本公司在繼承我國優秀傳統雕刻藝術的基礎上后期出現歌頌哲人、詩人的肖像。隨后的古羅馬時代,王宮貴族出于自己統治目的的需要,請雕塑家直接為其造像,隨即形成了肖像雕塑史上第一次高潮。每一尊肖像都是具體的人,有具體的身份,甚至有擺放的具體地點。最為普通的材料為大理石、青銅。羅馬時代的肖像從內容、形式、材料以及服務對象、審美標準等方面進行了一次性定位,以后的歷史演變并沒有本質的突破。
肖像雕塑畢竟是屬于現實人的展覽以現代藝術發展歷程中的關鍵性人物,在經過了中世紀的低潮之后,文藝復興使肖像既展現了書畫家們的藝術才華得以復蘇,并在十八、十九世紀再次進入高潮,所涉及的人物從統治者、科學文化人設計制作單位根據這五位歷史名人的各自特點、時代、歷史評價等多種因素推至普通老百姓。所有的雕塑家都程度不同地為人塑過或刻過肖像。
羅丹推崇的烏東是這段高潮中的肖像巨星。就是在傳統與現代猛烈撞擊的二十世紀肖像雕塑還是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除了羅丹是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之交產生的肖像巨星之外,現代主義雕塑大師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曼祖,其肖像作品也相當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