鏨銅壁畫《白樸》展陳于東光元曲公園文化墻白樸,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后徙居真定,晚歲寓居金陵,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作家”。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為金宣宗三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賁為金章宗泰和間進士,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
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為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交往甚好。《韓翠顰御水流紅葉》白樸自幼聰慧,記憶過人,精于度曲,散曲儒雅端莊,與關漢卿同為由金入元的大戲曲家。據元人鐘嗣成《錄鬼簿》著錄,白樸寫過15種劇本,這15種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唐明皇游月宮》、《韓翠顰御水流紅葉》、《薛瓊夕月夜銀箏怨》、《漢高祖斬白蛇》、《蘇小小月夜錢塘夢》、《祝英臺死嫁梁山伯》、《楚莊王夜宴絕纓會》、《崔護謁漿》、《高祖歸莊》、《鴛鴦簡墻頭馬上》、《秋江風月鳳凰船》、《蕭翼智賺蘭亭記》、《閻師道趕江》。
加上《盛世新聲》著錄的《李克用箭射雙雕》殘折,共16本。現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裴少俊墻頭馬上》三部著作全本,以及《韓翠顰御水流紅葉》、《李克用箭射雙雕》的殘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樸戲曲集校注》一書中。詞流傳至今一百余首,大多以詠物與應酬為主;
其作品歌詞典雅,屬于文采派。雜劇有16種:《絕纓會》、《趕江江》、《東墻記》、《梁山伯》、《賺蘭亭》、《銀箏怨》、《斬白蛇》、《梧桐雨》、《幸月宮》、《崔護謁漿》、《錢塘夢》、《高祖歸莊》、《鳳皇船》、《墻頭馬上》、《流紅葉》、《箭射雙雕》。散曲有《天籟集摭遺》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祝英臺死嫁梁山伯》相傳中國古代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臺,女扮男裝到杭州游學,途中遇到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還是不知祝英臺是女兒身。
后來祝英臺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臺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臺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郁悶而去世了。祝英臺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臺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臺跳入墳中,其后墳中出現一對彩蝶,雙雙飛去。《裴少俊墻頭馬上》《墻頭馬上》全名《裴少俊墻頭馬上》,是白樸最出色的作品,與五大傳奇之一的《拜月亭記》、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為"元代四大愛情劇"。
故事寫唐代尚書裴行儉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長安去洛陽買花,途中和李世杰女李千金隔墻以詩贈答。當晚私約后園,二人私奔到長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后少俊父親發現,強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陽,父母已亡故。少俊中進士后,正式與李千金完婚。《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白樸作。取材于唐人陳鴻的《長恨歌傳》,題目取自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句。描寫的是唐明皇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本壁畫運用詩的語言,營造出一種回旋婉轉的氛圍。畫面依次表現了劇中不同的故事情節:明皇重色思傾國、三千寵愛在一身、七月七日長生殿、仙樂飄飄處處聞、一騎紅塵妃子笑、貴妃曉日荔枝香、漁陽鼙鼓動地來、六軍不發無奈何、婉轉娥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此恨綿綿無絕期。
銅雕元曲成語書法碑廊左右開弓:元·白樸《梧桐雨》。《梧桐雨》描寫的是安史之亂前后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悲歡離合。劇中張九齡引安祿山見駕,楔子寫道:“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能通六蕃言語。”左右開弓: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兩只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同時做幾項工作。才貌雙全:元·白樸《墻頭馬上》。描寫的是尚書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陽購買花苗,巧遇總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見鐘情,私訂終身,但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后歷經坎坷終于夫妻團圓。第一折:“七歲草字如云,十歲吟詩應口,才貌雙全,京師人每呼少俊。
”形容人的才能、相貌都很好。東光元曲公園主題文化墻東光元曲公園是為了紀念元曲大家馬致遠所建。元曲主題文化墻位于公園南部,長125米,高4.7米。文化墻的正面為六幅鍛銅浮雕壁畫和十八幅金色書法碑廊。浮雕壁畫主要展現了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等,著重突出了致遠故里、馬致遠及其有關的傳說;書法碑廊皆以出自元曲作品的有關成語為書寫內容,由滄州地域著名書法家題寫。文化墻背面的鍛銅壁畫皆以鏤空浮雕的形式,展現了元曲的經典劇目《青衫淚》、《梧桐雨》、《岳陽樓》、《拜月亭》、《漢宮秋》、《西廂記》,壁畫間以戲曲臉譜的形式加以貫穿,使文化墻體既具有濃郁的元曲文化特點,又具有地域人文特色。
東光元曲文化公園被河北省委宣傳部列為文化精品重點工程,是滄州市十佳公園之一。壁畫作者王春周王春周現為中國壁畫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裝飾設計工藝美術大師,滄州市文聯副主席,滄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滄州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河北省級非遺項目“王廠鏨銅浮雕”工藝傳承人。
就讀于河北輕工業學校、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師從侯一民、李化吉、戴士和等先生。從事雕塑壁畫近三十年,善于運用鍛銅、砂巖、玻璃鋼、陶藝等多種材質工藝進行雕塑壁畫創作,作品多次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及文化部、教育部人才培養項目,2014年粗陶鏤空粉彩壁畫《雜技吳橋》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及第三屆全國壁畫大展;
鏨銅壁飾《上下五千年》獲文化部創意設計人才獎,入選文化部文化創意產業扶持人才;2015白銅壁畫《鏢不喊滄》、粗陶浮雕《祖祖輩輩》入選中國美術館“繼絕向壁”壁畫藝術求索展。2016年獲河北省文聯首屆文藝貢獻獎,2018年獲河北省委宣傳部“燕趙文化之星”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