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子濤李秋瑩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還記得動畫里的葫蘆爺爺嗎?花白頭發、花白胡子,一臉慈祥還養了七個葫蘆娃。是不是長這樣↓↓↓視頻截圖在上海,也有一位“葫蘆爺爺”——黃阿金。他不僅和動畫里的“葫蘆爺爺”很像,花白的頭發,長長的白胡子,笑瞇瞇的雙眼,還雕的一手好葫蘆!戳圖↓↓↓是不是很像?
葫蘆爺爺頭像這樣的形象,可是黃阿金自己設計的:“你們看,動畫片里的葫蘆爺爺就是白胡子,這胡子也是我的重要道具呢!”上海人黃阿金生于1949年,與新中國同齡的他,今年已經70歲了。退休后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愛上了葫蘆雕刻,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他也被人們親切的稱為:葫蘆爺爺。黃阿金的父親與爺爺以前是從事木工雕刻的,自己從小耳濡目染加之2歲開始畫畫,有著比較好的雕刻與繪畫基礎。
1968年黃阿金上山下鄉去了上海崇明的農場,5年后回到上海工作。黃阿金雕葫蘆中新社李秋瑩攝“1998年我在路上花了3塊8毛錢買了三個小葫蘆,回去自己雕著玩送人很有成就感,后來雕得不錯需求也越來越大,自己就想著專門從事葫蘆雕刻。”黃阿金說。從此,他憑借自己的好手藝開拓著葫蘆雕刻作品的市場。如今,“葫蘆爺爺”開了自己的“葫蘆工坊”,抽空就會去城隍廟附近擺攤,售賣的葫蘆工藝品深受市民游客喜愛。
黃阿金雕刻的葫蘆中新社王子濤攝信息時代的葫蘆雕刻以前信息不發達,只有盛產葫蘆的地方有出名的葫蘆雕刻,雕刻內容大都與當地文化有關。信息技術發展后,優質的雕刻葫蘆與成熟的葫蘆處理技法、雕刻技藝開始為人所熟知,衍生出了豐富的葫蘆雕刻文化,海派葫蘆雕刻文化便是其中一支。黃阿金說,新中國70年來的不斷發展,讓他自認為趕上了好時代。“現在信息科技發展非常快,90年代初電腦剛出來時,自己就一直在思考什么電腦能做,什么電腦做不了。
”葫蘆爺爺的工具中新社李秋瑩攝“比如葫蘆雕刻,你說電腦能做嗎,能做。但民間的創意,葫蘆文化電腦不一定學得來。”黃阿金說。黃阿金家住一樓,他把當初買的三個小葫蘆中的葫蘆籽種在了自家院子里,沒想到竟然長出了葫蘆。但由于氣候、土質等原因,長出的葫蘆質量不是很好,不適合雕刻用。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黃阿金能在網上搜到各種與葫蘆相關的信息。經過研究,他甚至找到了山東聊城一家種植專業戶那里去批發葫蘆。院子里晾曬的葫蘆中新社李秋瑩攝“葫蘆爺爺”黃阿金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持證的“街頭藝人”。根據自己提交的時間安排表,上海“街頭藝人”的管理組織會給藝人們安排時間在街頭展示自己的“絕活”。“葫蘆爺爺”每周大概會有2天時間在上海靜安公園門口的空地上進行展示。
黃阿金雕刻的葫蘆中新社王子濤攝能夠持證在街頭“擺攤”,不會有管理人員來阻止,這在以前是“葫蘆爺爺”不敢想的事。“以前我在上海城隍廟附近擺攤做葫蘆雕刻,會有城管來管。現在在靜安公園門口,客流量很大,而且是持證的也放心。”黃阿金認為,持證“街頭藝人”為他們這些民間手藝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在葫蘆上雕刻難嗎?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說:“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葫蘆也一樣。在葫蘆上雕刻不同于在平面上雕刻,葫蘆表面有弧度,有些葫蘆表面還凹凸不平,皮質和光滑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葫蘆雕刻可以說是一項比較有挑戰性的工藝。“在葫蘆上雕刻,首先要看葫蘆的形狀。如果葫蘆一面胖一面瘦,那雕刻的時候就要把主題放在胖的一面。
如果葫蘆頭非常細長,那除了在葫蘆身上雕刻主題,還要在葫蘆頭上刻字。”黃阿金說,類似的葫蘆雕刻技巧可能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才能熟能生巧。根據葫蘆樣式設計圖案中新社李秋瑩攝但現在能嫻熟雕刻各種葫蘆作品的“葫蘆爺爺”,一開始也“走過彎路”。“以前我雕完葫蘆,喜歡再上一層漆。后來問了種植戶才知道這是畫蛇添足,讓葫蘆失去了本來的樣子。”黃阿金說,現在他雕刻葫蘆,葫蘆整體原本什么樣子雕完還是什么樣子,讓葫蘆保持“本色”。
葫蘆爺爺早年雕刻的葫蘆中新社王子濤攝要說“葫蘆爺爺”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應該是一件鏤空的祥龍葫蘆作品。最開始雕刻的這件作品被別人幾萬元買去后,“葫蘆爺爺”因為太喜歡自己又雕刻了一個。目前一直放在工作室,有空就會拿出來再雕上幾筆。
葫蘆爺爺的鏤空葫蘆作品中新社王子濤攝在“葫蘆爺爺”胸口,掛著一個只有大拇指一般大的小葫蘆,“葫蘆爺爺”說這是幾年前自己雕刻了送給自己的,這應該是他雕刻過最小的葫蘆之一,也有吉祥的寓意在里面。葫蘆爺爺的小葫蘆中新社王子濤攝海派葫蘆文化要傳承在“葫蘆爺爺”的工作室,有著幾張醒目的證書。
“虹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葫蘆藝術雕刻技藝”“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首屆虹口達人比賽榮獲‘手造大使’稱號”等。“葫蘆爺爺”說,自己除了雕刻葫蘆作品,平時也會去學校現身說法,講解葫蘆的文化、起源,讓孩子們對葫蘆雕刻感興趣,傳承海派葫蘆文化。葫蘆爺爺的證書中新社王子濤攝“先讓他們了解葫蘆雕刻是怎么回事,培養他們的興趣,弘揚民族文化。”黃阿金說,現在很多小青年覺得做這個不賺錢,其實真正做得好,完全可以養活自己。
黃阿金的圍裙上,有著自己手繪的號、號、電話以及郵箱。最上面還寫著“葫蘆爺爺黃阿金H?A?J”。加黃阿金的號不需要通過驗證,加上就能看到他的朋友圈。葫蘆爺爺中新社王子濤攝如今70歲的“葫蘆爺爺”也像年輕人一樣愛玩朋友圈,今天去了哪里,雕了哪些作品,又碰到了哪些有趣的孩子,他都會發在朋友圈與大家分享,活脫脫一個老頑童。葫蘆爺爺朋友圈“信息社會,什么都傳播地非常快。這除了給自己的葫蘆雕刻做個廣告,也能給海派葫蘆文化的傳承做做宣傳。
”黃阿金說。感恩時代賦予機會,計劃獻禮70周年黃阿金在采訪中和記者分享道,有老顧客知道他和新中國同齡,還曾經建議他專門做一個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作品。對此,黃阿金覺得這個想法十分不錯,“可以去設計一下!”刻有黃阿金照片的葫蘆中新社王子濤攝和新中國同齡,與新中國共同成長在黃阿金看來是非常幸運的,少時的美術學習打好了葫蘆雕刻基礎,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又給了民間手藝推廣、傳承的機會,這在他看來,都是時代賦予自己的機會。談及自己的未來,黃阿金計劃得十分周全,“現在的我是70歲,和咱們新中國同齡,身體十分健康,希望自己能繼續見證新中國的發展,海派葫蘆雕刻也能一步步走上去,讓更多人看見、喜歡。
”一雕一輩子一葫一世界為葫蘆爺爺這樣的手藝人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