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古往今來孕育了許多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演繹了無數風云激蕩的歷史活劇,留下了星羅棋布的古跡文物和人文景觀,積淀了深厚璀璨的本土文化。叢臺區是邯鄲主城區的核心區,因古趙國武靈叢臺坐落轄區而得名,是邯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聚集地?,F在的叢臺區已成為兼核心城區繁華、城郊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和文化底蘊深厚的現代化強區。
叢臺公園位于古城邯鄲的中心位置,步入南門,迎面而立的是一組高約11米的工農兵塑像。工人一手高擎紅旗,一手揮動向前;農民一手高舉《毛澤東選集》,一手緊握鐮刀;解放軍戰士雙手緊握沖鋒槍。他們目視前方,威風凜凜。這座雕塑與叢臺明清風格的東大門遙相呼應,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該塑像是邯鄲市繼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內烈士公墓東西兩側大型人物雕塑“八路軍”、“民兵“之后又一組大型人物群雕。這是一組在邯鄲建筑中屬于“文革印跡”的藝術作品。
它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社會信息和價值取向,打下了鮮明的時代烙印,反映出特定時期的時代風貌。隨著政治風云的變換和時代的變遷,雖然已顯得不合時宜,但卻凝聚著城市的記憶,可以讓人們更直觀地走近那段過去的歲月。2011年3月,邯鄲市政府根據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礎上,經專家綜合評估論證,確定了邯鄲市第一批歷史建筑55處中,叢臺公園東大門內的工農兵塑像被列入其中之一。工農兵塑像于1972年10月建成,高約11米。
由于基座西面漢白玉石板上刻有“1969年5月”的字樣,許多人誤以為塑像是這一時期建成的,原來基座上曾經矗立的是毛澤東的塑像。按照當時的說法是這樣的,底座為5.16米,寓意中央于1966年5月1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當時簡稱“五·一六通知”。
塑像高度為7.1米,寓意7月1日黨的生日,二者加起來為12.26米,寓意毛澤東的生日。叢臺公園大門的毛澤東揮手塑像是于1969年5月1日建成。底座四周中間鑲有四塊漢白玉石板,其中三塊分別寫有臨摹林彪的題詞,隨著1973年9月13日,林彪事件發生之后,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在1972年4月中旬叢臺公園東大門內的毛澤東塑像就被拆除了,只保留了一個5米多高的底座。后經邯鄲市園林處和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研究和討論,確定了在底座上建工農兵塑像。經當時的邯鄲市革命委員會批準后,邯鄲市園林處和城建局聘請北京工藝美術廠張師傅等6人,于1972年10月中旬開始動工,經過20余天的緊張制作,在11月初建成了工農兵塑像。
幾十年以來,工農兵塑像經受了風吹日曬,依然很雄偉,邯鄲市園林局每隔幾年對其進行保護和噴繪。叢臺公園的雕塑從1969年建立毛澤東雕塑變遷1972年的工農兵雕塑,間接而有力地反映出這段特殊歷史期間的社會變革和發展,對后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