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一件事,需要傾情投入,孜孜不倦。用情做一件事,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在扶溝縣,就有這樣一群人,為了紅色文化的發展,為了紅色基因的傳承,長期以來,不求名利,不圖回報,默默無聞,潛心研究,著書立傳,宣傳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確保紅色基因代代永相傳。
2021年10月4日,國慶佳節,普天同慶!就是這樣一批人,沒有同家里人一起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而是來到了河南省黃泛區農場場史館參觀學習,感悟先輩們的初心使命。“黃泛區”是黃河水泛濫過的地區,在1938年6月9日,蔣介石為了阻止日軍西進,下令炸開了鄭州黃河花園口,致使黃河水如猛獸般向東南沿賈魯河等河流一路狂奔,水到之處,盡成澤國,黃水泛濫近九年,淹死人數之多,危害之大,世所罕見,黃水退后,黃沙滿地,寸草不生,風吹沙起,民不聊生——故稱“黃泛區”。
七十多年前,為了開發建設黃泛區,響應黨的號召,一大批來自五湖四海的熱血青年、軍人、知識分子,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云集到風沙彌漫的黃泛區,開啟了一段驚天動地的開荒史篇,這其中就包括了王近山將軍,萬里的兒子萬博翶,戲比天大的常香玉等人。為了重溫那段感天動地的歲月,扶溝縣紅色文化研究會負責人張志華帶領常務理事邢長順、王鵬霄、萬山紅、王空軍等一行五人來到黃泛區農場場史館參觀學習。負責接待我們的是何建華,他是西華縣紅色文化志愿者,現已退休在家,潛心研究紅色文化,初識何建華就給人一種穩重且見多識廣的印象,在他與邢長順老師握手交談的時候,才得知兩人是同學關系,從兩個老友開心相聚的笑容中,再一次感受到“同學”兩個字的厚重意義,在何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驅車來到了黃泛區農場場史館,開啟了今天的參觀學習。
場史館的大門上一行大字——河南省黃泛區農場場史館分外醒目,大門左側是”艱苦創業,勇于開拓”,右側是“愛崗敬業,爭創一流”,這十六個大字凝結了農場人的精神與奮斗目標。國慶佳節,又豈能少了國人們心中那永恒的一抺紅,大門的兩側,鮮艷的五星紅旗,讓人們置身于幸福的氛圍中,現在場史館已經是周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進場史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型的雕塑拓荒者,塑像中有軍人、農民、知識分子,還有第一位女拖拉機手,他們手持鐵鍬,肩扛鋤頭的形象,瞬間把我們帶到了拓荒歲月。
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拓荒者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獻給了黃泛區這片神奇的土地,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書寫著“艱苦創業,勇于開拓,愛崗敬業,爭創一流”的農場精神,他們用忠誠和勤勞建起自己的美好家園——河南省最大的機械化國營農場——黃泛區農場。
“拓荒者”塑像的背面四個大字——滄桑巨變,凝結了農場人的心血和汗水。這是周恩來總理決策建農場的雕塑,一九五零年二月中央成立了黃泛區復興委員會,同年三月二十一日在河南省省會開封設立辦事機構——黃泛區復興局,省主席吳芝圃任局長,趙一鳴,路延嶺任副局長,開始了大規模的向自然開戰,建設家園,造福子孫的復興運動。這是當時農場的部分辦公用房,現已改造成場史館的展覽館,在展覽館何建華老師邊走邊向我們詳細介紹農場建設的來龍去脈,以及曾經在農場勞動過的名人趣事,何建華老師思路清晰,知識淵博,十分健談,他說:我在這里當過教師,對這里的情況十分熟悉,而且退休以后潛心研究西華縣的紅色文化及姓氏文化,曾被周口日報副總編輯王錦春親切的稱為——熱心的文化自愿者,聽到此,不由得讓我們一行人,對何老師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
展廳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介紹,一件件難得的歷史遺物,無不在默默地訴說著那段可歌可泣,感天動地的墾荒歲月,也正是無數人的堅守,無數人的無私奉獻,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無數人的默默無聞,無數人的執著及熱情,鑄就了這樣一篇史詩級的恢弘篇章,才有了如今的黃泛區的欣欣向榮,盛世華章,以及黃泛區人民的幸福生活。滄桑巨變,初心如磐,一切的一切,都要感恩我們黨的堅強而正確的領導,感恩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黨!
在場史館展廳,張志華主任感慨萬千,揮筆寫下了——發揚農墾精神,做新時代拓荒牛的留言。走出展覽館,郁郁蔥蔥高大的梧桐樹下是開荒初期的一些實物雕塑,包括草安、帳篷、馬車、粱倉以及當時比較先進的拖拉機等。高聳入云的大樹以及這些雕塑,也在靜靜地訴說著那段難忘的歲月。場史館的東側是農場建設過程當中曾經用到的機械實物,很有歷史的滄桑感,包括柴油發電機、老式吉普車、輪式拖拉機、脫粒機等,相信年輕的同志都沒有見過這些老舊的機械吧!
參觀的途中,偶遇農場的老組織部長翟國勝,他既是農場建設的親歷者,更是邢長順老師的摯友,兩人相見甚是歡喜,與何建華老師一塊兒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照片。參觀接近結束,張主任、翟部長、何老師意猶未盡,邊走邊談,特別是張志華主任,談起自己的親戚曾在此工作時,翟部長說:那是我的老領導啊,現在已經不在了。
張主任聽后也是眼圈一紅,陷入沉思,世事變遷,物是人非,真情永存啊!與翟部長揮手告別,我們一行又來到原中央黨校“五七”干校的舊扯參觀,我們首先來到二七禮堂,紅色文化氛圍濃厚,在禮堂大門前,何建華老師向我們詳細的講述“五七”干校的歷史,他的講解鮮明生動,同時講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讓我們聽得入神,同時也引起我們這些后來人的好奇心,不時的問這問那,何老師都一一的細心解答。
進入禮堂,大幅的宣傳畫,“五七”道路光輝燦爛,兩側是五七干校的簡單介紹,以及珍貴的歷史照片,禮堂兩側的墻上也懸掛了干校的勞動圖片,記錄了那段火熱的戰天斗地的場面,讓人無限感慨,肅然起敬。禮堂的西側就是干校學員們的宿舍,里面陳設了一些當年用到的農具,高低床、辦公桌椅等,簡陋的條件,艱苦的歲月,創造了偉大的成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在這些觸手可及的實物面前,仔細的聆聽,認真的閱讀,讓張志華一行陷入了深思。參觀結束了,在老前輩們曾經住過的宿舍前拍張照片合影留念,國慶佳節不尋常的參觀,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回味了前輩的初心使命,感恩我們的祖國,感恩我們的黨,慶幸自己生長在盛世華夏,讓我們沿著先輩的紅色足跡,汲取先輩紅色的精神營養,奮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