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被人類馴化以來,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各地區自然環境的影響和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馬的用途經歷了肉用、乳用、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軍事和運動娛樂等多個階段交替或互相融合的過程。馬,作為一種有靈性的動物,有著靈動、激情、優雅的象征。因此,馬這一動物,在我國的文化發展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具有一系列的寓意和象征意義。好比龍馬精神,正是中華民族所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而在藝術品行業,與馬有關的藝術品同樣也是群眾所喜愛的,像馬的雕塑藝術品,就以其良好的寓意,被眾多藏家所收藏。縱觀歷史,馬是古代最重要的陸上交通工具,是最重要的戰爭武器,他從遠古的沙場塵煙中馳騁而來,雄渾、高昂、豪邁,幾千年來,馬用自己的力量和赤誠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隨人類的發展流動為一種精神,成就了源遠流長的神韻。
馬已經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飛奔著、嘶叫著、毛發聳立,它就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勇士。它在那廣闊的盡情的馳騁!這馬,長長的鬃毛披散著,跑起來,四只蹄子像不沾地似的。馬到了他手里,也像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奔馳得更加得意與驕傲起來,不管前面有多少馬,它也要風一樣卷過去。馬的精神和神韻,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寶貴的就精神財富,它對人類的情感、心理甚至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的奔放馳騁給了人類戰勝敵人、戰勝自我的力量,馬的骨子里流露出了忠誠心和競爭性,他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從人類的發展中去追溯馬的精神,更能感受到馬是人類最親密、最友善的朋友的真正含義。
我國是馬種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具有豐富的馬品種資源和廣闊的草原牧場以及適合養馬的地區。早在5000多年前我國北方的各游牧民族的先民就開始馴服和畜養馬匹了。隨著人們對馬這種動物的不斷認識,對其研究也不斷地深化。人類對馬的研究以及它在社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沒有其他動物能跟它相比。
而且在馬的用途、競技運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馬又是能力、圣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馬"來比擬。千里馬是日行千里的優秀駿馬。相傳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常常駕著他巡游天下。八駿的名稱:一個叫絕地,足不踐土,腳不落地,可以騰空而飛;
一個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飛鳥還快;一個叫奔菁,夜行萬里;一個叫超影,可以追著太陽飛奔;一個叫逾輝,馬毛的色彩燦爛無比,光芒四射;一個叫挾翼,身上長有翅膀,象大鵬一樣展翅翱翔九萬里。有的古書把"八駿"想象為八種毛色各異,美化美奐的稚匹美麗的馬群,分別有很好聽的名字: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其實,馬雕塑的神奇傳說都是在形容賢良的人才,切莫真的信為神話。周穆王的八駿其實比喻著他的人才集團,才華卓具,本領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輔佐周天子的天下大業。
以馬為題材的藝術,實在是堪稱中國的一絕。從秦始皇陵出土的挽車陶馬、漢代簡潔質樸的黑漆木馬,到造型優美的唐三彩馬;從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墓上那渾厚粗獷的馬踏匈奴石雕,到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祭壇區的六匹石刻駿馬;從唐代曹霸畫馬、韓《照夜白圖》,到現代美術大師徐悲鴻創作的《奔馬圖》、溥佐的“宮廷馬”…那一件件馬的作品,無論是雕塑還是繪畫,是青銅還是陶瓷,是現實主義手法,抑或是浪漫主義創意,都把馬的神情和內在風貌表現得淋漓盡致,深深博得中外人士的青睞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