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臨沂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里,有一座特別的人形雕塑。這座人形雕塑兩臂交互放置胸前,一手拿鋼筆,一手持采訪本的姿勢。它神態祥和,目光深邃,雙眼直直地凝視著前方。這塊雕塑最特別的地方在于,在一個中國烈士陵園里面,它雕刻的卻是一個外國人的模樣。在雕塑后面的墓碑上,徐向前、聶榮臻等元帥的題詞依稀可見。而最醒目的,則是羅榮桓元帥寫下的十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為國際主義奔走歐亞、為抗擊日寇血染沂蒙。”這座墓碑的主人叫做漢斯·希伯,他是一個國際主義者,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戰士,也是第一個犧牲在中國抗日戰場上的歐洲人。
漢斯.希伯雕塑1925年,希伯只身一人來到了中國上海。他身材高大,有著一頭卷曲的褐發、深邃的眼眶、和高聳的鼻梁。他提著箱子,一個人站在上海的街頭,與周圍的中國人顯得異常地格格不入。漢斯.希伯來中國的目的很簡單,采訪這個擁有5000年文明的國家,和這個國家背后的中國共產黨員。
而希伯這個名字,則是他在1925年采訪新四軍地時候,新四軍衛生部部長沈其震給他取地中文名。沈其震告訴他:““希”是“希望”的意思,“伯”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代表老大,是中國人給大兒子起名時常用的字。“我是長子,我原來的名字就有‘伯’字,現在我不用這個名字了,我把它送給你。
”沈其震與希伯希伯之所以熱衷于采訪中國共產黨的原因,除了他是記者以外,更重要的,他還是一個共產黨員。希伯在德國上大學期間,曾參加過德國的工人運動。一戰時,因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參加示威游行被捕入獄,直到戰后才被釋放。之后,希伯參加了德國共產黨,曾在萊比錫和德累斯頓等地的報社工作;后來,他到過蘇聯,見過列寧和斯大林,并對共產主義更加堅定。1925年,年僅28歲的希伯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然而他剛到上海不久,便親眼目睹了英帝國主義制造的“五卅慘案”。5月30日那天,希伯站在上海的街頭,眼睜睜看著英國士兵,向著手無寸鐵的中國學生們開槍掃射。
上百名學生倒在血泊之中,不斷地哀嚎著。這給希伯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五卅運動紀念石雕慘案發生后,國民黨反動派和英國人捏造消息,說“學生們要沖擊巡捕房,游行隊伍中有人在呼喊:‘打死外國佬!’這一類口號”。將所有的過錯全部推到學生們的身上。而他們開槍,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已。
憤怒的希伯看到了英國人丑陋的嘴臉,他怒不可遏,當即拿筆戳穿了這一可笑的謊言。“英國人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打響了大屠殺的槍聲…這是一次卑鄙的謀殺,是英國‘文明’代表們粗暴、殘忍的產物。這些劊子手們對他們在殖民地屠殺手無寸鐵的犧牲者已習以為常。
”經歷了五卅慘案的希伯,一直堅信這個飽受欺凌的國家,不會在一次屠殺之中變得懦弱不堪。反抗的浪潮一定會在不久之后到來。民國時期的英國租界于是他在1926年繼續留在了中國,并開始到廣州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編譯處工作,負責英文周刊《中國通訊》的編輯工作。
1927年,希伯經歷了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政變后,便對國民黨徹底失了望。他不明白,值此危難之際,為什么中國人還要將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們?失望透頂的希伯立即辭去了國民黨給予的工作,并第一時間寫了一批討伐蔣介石叛變的文章,大罵蔣介石“殘暴”、“愚蠢”。
同年,希伯返回了祖國。回到歐洲之后,希伯依舊心系中國的革命事業。于是他在德國,寫下了關于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并成功在德國出版。在書的前言上,希伯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國民黨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假革命詞句被揭露了…中國革命在繼續、在戰斗,中國幾億人民的勝利不會因為暫時的挫折而逆轉。”銘記四一二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次年2月份,東三省全境淪陷。
“九一八”事件讓希伯對于中國的局勢不再樂觀,他開始擔心中國人是否能夠抵抗住侵略,于是在1932年秋,他告別新婚妻子秋迪,只身一人來到了中國。秋迪和希伯一樣,是一個堅定的共產黨員,一個徹底的國際主義者。在不久之后,秋迪追隨希伯的腳步,也來到了中國。此后5年,兩人在中國大力宣傳共產主義理念和抗日宣言,并在國際上發表了數篇關于中國和遠東問題的文章,成為了當時著名的反法西斯主義者。1937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之后,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面對大舉進攻的日寇,我全體軍民悍不畏死,奮勇抵抗。盧溝橋事變形勢圖然而戰爭是殘酷的,在一場又一場的戰斗中,我軍出現了大量傷亡。由于藥品緊缺,很多原本只是受傷了的戰士們,最終都因為沒有藥品及時治療,而白白犧牲了。希伯夫婦見狀,用盡了一切方法四處籌款,并將它們用來購買醫藥用品。并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之下,利用自己外國人的形象,化裝成醫生和護士,將藥品運到了抗戰部隊和新四軍地下交通站。在敵后戰場,希伯夫婦親眼看到了如同人間地獄一般的場景。
他們看到在醫院里,每時每刻都有戰士的尸體被抬出去草草掩埋。那些犧牲的人,有的是十多歲的孩子,有的則是白發蒼蒼的老人。而在病床上,還躺著大量的傷員。這些人被鮮血糊滿了全身,不停地哀嚎著,慘叫著。抗日戰爭油畫這里的一切都像是人間地獄一樣,狠狠地刺激著希伯的眼眶。不過他并沒有害怕,也沒有退縮,反而讓他對法西斯更加的深惡痛絕。
在這樣的慘狀之下,希伯做出了一個巨大的決定——到中國抗戰的指揮中心延安進行采訪。他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妻子。秋迪望著丈夫高大的身形,沒有說出任何拒絕的話。1938年。希伯順利來到延安,并在沈其震的領導和介紹下,成功地采訪了毛澤東、葉劍英、羅榮桓、周恩來、葉挺、項英、劉少奇、陳毅、粟裕等一大批抗戰主要人物。漢斯希伯與陳毅、粟裕等人合影1939年春,希伯以美國太平洋國際學會《太平洋事務》月刊記者的身份,來到了新四軍總部,陳毅等人親自帶領他參觀了這只紀律嚴明的軍隊。
在皖南采訪結束后,希伯寫下了《長江三角洲的游擊戰》一文,并在國外發表。在這篇報道中,希伯盛贊新四軍“實際上是收復了被日本人占領的大片領土”,“新四軍的游擊戰術已經迫使日本人離開了他們的堅固據點,他們往往在其防區內遭到游擊隊和民兵的刺刀、大刀、手榴彈和輕機槍的突然襲擊…”然而所有人都沒想到,這只在抗日戰場上大展身手的軍隊,最后竟然被自己人從背后偷襲了!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直屬部隊9000多人,在接到蔣介石的“北上”要求之后,葉挺、項英隨即率軍前往黃河以北。
然而在1月6日,軍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突然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襲擊。周恩來葉挺項英面對國民黨的突然反叛,我軍奮勇抵抗七天七夜,最終彈盡糧絕,傷亡慘重。除了突圍出來的兩千人,剩下的6000多人幾乎全部犧牲。新四軍高層方面,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不幸遇難。1月17日,蔣介石反誣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聲稱將把葉挺交付“軍法審判”。一時間,全世界的人都被蔣介石的命令給震驚了。
日寇的鐵蹄在中華大地上肆意踐踏,而蔣介石卻突然向自己人舉起了屠刀,這不由得令他們感到匪夷所思。皖南事變之后,周恩來為《新華日報》題寫“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皖南事變報紙,周恩來題詞社會各界人士,以及國民黨內部的一部分人員,對于蔣介石徹底地失望了。皖南事變讓他們再一次看到了國民黨的丑惡面目,打破了他們對于國民黨的幻想和希望。也讓無數人堅定不移地選擇站到共產黨這邊。而義憤填膺的希伯也拿起了筆,在國際報刊上寫下了《葉挺將軍傳》,并在報紙中痛批蔣介石,說他是“完成了日本軍隊想做而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
囚禁葉挺將軍,使日本人拍手稱快。這是重慶、南京和東京之間‘合作’的開始…”面對社會各界和國際輿論的重重壓力之下,蔣介石不得不在1941年2月,公開表示“以后再亦決無剿共的軍事”。報道發布后,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要求蔣介石釋放葉挺將軍,而蔣介石只裝做沒有聽見,對其不理不睬。皖南事變之后,百姓自發游行抗議同年四月,希伯再次在國際報刊上發言,聲稱:“重慶政府對新四軍的進攻,和不斷地分裂長江下游的人民抵抗力量,都是正中日本人的下懷。
”不久之后,共產黨開始重新組建新四軍,并在艱巨的情況下,一邊提防著國民黨,一邊繼續堅持抗戰。希伯得知新四軍在鹽城重建之后,非常高興。他強烈要求將自己送往蘇北鹽城,他要重新采訪報道新四軍,讓國際社會看看中國抗戰的決心。1941年5月,新四軍上海辦事處經過周密的安排,選派交通員魯平和學生陳志存陪同希伯夫婦前往蘇北。
漢斯希伯與毛主席在一天夜里,希伯夫婦等人在夜色的掩護下登上了開往蘇北的游輪。因為是外國人的原因,日本兵并沒有對他們進行嚴密的搜查。然而越到蘇北地區,日本人的檢查便越嚴格。不過在地下黨的安排之下,路上的幾次檢查都被躲過了。上到地面之后,一行人以為終于安全了,卻不曾想碰到偽軍檢查。希伯箱子中給新四軍帶的藥品,以及自己用的打字機等都被偽軍沒收。陳志存靈機一動,一邊拿了幾條香煙送到偽軍手中,一邊取出證件說希伯是醫生,秋迪是護士,兩人是應泰州一家教會醫院的邀請才前往蘇北的,這才被放行。
漢斯希伯到達蘇北的希伯夫婦受到了劉少奇、陳毅、粟裕等人的熱烈歡迎。為了迎接老朋友的到來,陳毅等人還舉辦了盛大的歡迎晚會。在蘇北這段時間,希伯夫婦在鹽城參觀根據地的建設、了解新四軍的戰斗生活、體驗蘇北軍民的抗戰活動和勞動、生活情況。
41年7月,日偽軍對于蘇北地區進行大掃蕩,希伯夫婦在這段時間跟隨新四軍參加了反掃蕩戰爭,與士兵們同吃同住,和老百姓一起種玉米。真實的體驗讓希伯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他在蘇北的時候,一邊到處采訪、躲避敵人的追擊,一邊在空閑時間里,寫下了一本多達八萬字的《中國團結抗戰中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一書。新四軍領導人合照1941年8月,希伯開始不滿足于只在后方活動,他又要求前往東北,去到抗戰前線,去采訪那里的中國人,并順便也好曝光日軍的各種惡行。
陳毅、劉少奇得知消息之后,勸他不要前去冒險。但是他卻回答說:“正是因為那里危險,還沒有外國記者到達過那里,我才更需要去。許多問題,只有到那里才能找到答案。”大家人們拗不過他,只能送他前往東北。1941年8月,希伯告別秋迪,踏上了前往東北的艱險道路。
離別前夕,希伯與秋迪緊緊抱在一起。秋迪無法前往山東,她得回上海,隨時將希伯在山東寄回來的稿件和資料寄到國外發表。在新四軍的護送下,希伯他們越過古運河,到達隴海鐵路附近。由蘇北北上,便能夠進入山東抗日根據地。山東沂蒙抗日根據地然而這段路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敵人為了防止游擊隊破壞運輸補給線,在隴海鐵路周圍屯兵萬余人。每隔幾里就可以看見一個碉堡和據點。鐵路周圍還布置了大量鐵絲網和一丈多寬的壕溝,日軍的鐵甲車裝著鋼炮,還定時沿鐵路來回巡邏。在這樣嚴密的防守之下,西伯等人在來迎接他們的山東115師下的一支小分隊的帶領下,硬是悄無聲息地偷偷穿過了封鎖線。到達臨沂之后,115師政治部主任羅榮桓親自迎接這位國際友人,并將他安排在了自己住處的旁邊。
當時的《大眾日報》為希伯的到來,也刊登了消息,說:“在抗戰中,外國記者到魯南,還是以希伯先生為第一。”羅榮桓元帥青年照在山東,希伯度過了一段平靜而美好的生活。他為了收集素材,常常背著一個牛皮圖囊,在村子前后到處跑。他只要一見到山東老鄉,就熱情地彎腰同大家握手,用不流利的中國話說:“我叫希伯,你好!”老百姓們最初對這個陌生的外國人只是感到好奇,時間一久之后,他每一次出現都會在村子里引起轟動。大人們紛紛稱呼他為“外國八路”,并笑著向他打招呼,送他食物,給他煮面條;
而小孩子們,則跟在他的屁股后面,上上下下的到處溜達,并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希大爺”。希伯很享受這段時光,他對山東分局主任秘書的谷牧說:“我真像個明星!人民追著我,圍著我,一雙雙友善的眼睛望著我,仿佛我是一個天外來客。而我,卻有一種到家了的親切感。”希伯還在山東軍民歡迎他的大會上驕傲地宣稱,“這一次到中國的敵后方來,是我生平一次最好的旅行。
”在這段時間里,希伯跟山東軍民漸漸打成一片。為了更好地宣傳中國抗戰記錄,這里上到領導,下到士兵、農救會、婦救會、青年抗日先鋒隊、游擊小組甚至日本戰俘,都是他的采訪對象。在經過整理之后,他寫出了《八路軍在山東》和《為收復山東而斗爭》兩組長稿。在國際社會上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極大的宣傳了中國抗戰的決心,并吸引了一大批國際主義友人對中國的各種援助。在山東所經歷了諸多事情的希伯感受到了這里的美好,他寫信強烈要求妻子秋迪來這里看一看。
秋迪收到信件之后,隨即啟程趕往山東。未去山東之前,秋迪以為這里在戰火的荼毒之下,可能早已是一片廢墟,百姓水深火熱,過得異常艱難。然而來了之后,,秋迪才真正地看到了這個民族的堅毅之處。她看到山東的老百姓們沒有在敵人的槍炮下屈服。這里的人們盡管生活困苦,但是他們的眼神充滿了堅毅和不屈。
山東抗日游擊隊村莊里的大人們很多都是游擊隊員,青年們組成了抗日先鋒隊,更小一點的孩子則組成了小民兵;婦女們縫補浣洗,為游擊隊員做鞋補衣;而體弱的老人們則省吃儉用,將省下來的糧食送給游擊隊們。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擁有強烈的愛國情緒,所以他們每一個人,都用自己能夠做到的方式,用盡全力地抗擊外國侵略者。
秋迪這時候才明白,為什么希伯一定要去往最危險的地方,一定要邀請自己來親眼看一看。因為在這些地方,你可以看到,無數愛國者最堅定的信念,和一個國家對于侵略戰爭必勝的決心。秋迪在這里度過了很快樂的一段時光,他們和老百姓們一起挖地瓜,和戰士們一起訓練,同甘共苦之間,也更讓她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山東抗日軍民珍貴老照片然而快樂總是短暫的,不久之后,敵人的掃蕩越來越頻繁。希伯擔心妻子的安全,將文稿交給她后,便讓她返回了上海。1941年9月后,山東局勢越來越亂,日寇的掃蕩也變得更加頻繁。1941年11月初,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調動日偽軍隊五萬多兵力,企圖將沂南縣一帶的八路軍115師全部消滅。在敵眾我寡的局面之下,我軍5000多人被敵寇重重包圍在一個小山溝里。
眼看已是必死之局,千鈞一發之際,時任政治部主任的羅榮桓決定兵著險招——“往敵人大本營方向突圍。”事實證明,羅榮桓的指揮完全正確。敵人沒有料到我軍敢如此冒險,于是后方傾巢出動,已經兵力空虛。我軍5000人連夜疾行,竟然在悄無聲息之下,一槍未發地從五萬多人的包圍圈中安全走了出去!留田突圍油畫親身經歷了全部過程的希伯對這場戰役驚為天人。他在興奮之下,立即將這場奇跡般地戰斗給寫成報紙,命名為《無聲的戰斗》,翻譯后在《戰士報》頭版套紅發表。
并用幽默詼諧地語氣寫道:這些飯桶日本將軍們,今天吃飯的時候,每人都應當給他們吃一道美味的菜——大鴨蛋!報紙一經發表之后,我全體軍民士氣大振,“羅榮桓”的名字,也在山東地區更加出名。然而受此奇恥大辱的日本人,卻絕不會善罷甘休。他們惱羞成怒之下,對沂蒙地區發動了空前絕后的掃蕩。1971年11月,沂蒙山區大雪紛飛,在天寒地凍之下,希伯和新四軍四處輾轉。在這段時間里,希伯拿起長槍加入了戰斗,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八路軍戰士。
11月下旬,畑俊六再一次親率大軍五萬余人,將我軍再一次重重包圍,沂蒙地區最悲壯的一場戰斗——大青山戰役開始打響。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戰役打響前期,部隊領導勸希伯立即離開。希伯卻堅定地說說:“現在正是最需要我奮斗的時刻。
我要和你們在一起!”11月29日,希伯和戰士們在大青山數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為大部隊的撤退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然而敵人越來越多,希伯親眼看著身邊的戰友們一個個倒在了血泊之中。滿腔怒火的希伯誓死不當俘虜,他舉起槍向敵人瘋狂掃射,最終壯烈犧牲在了大青山之中。戰士們后來的回憶,希伯犧牲得很英勇。
他的遺體當時側身,頭朝南,臉朝東,身旁不遠有炮彈洞,右手上滿手血,身上有五個彈洞,身上也被炮彈炸傷了。漢斯希伯在沂蒙希伯的犧牲讓沂蒙地區的軍民們無比的悲傷。人們給這個偉大的靈魂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葬禮,老百姓們更是自發為他扶靈,以表達對這個國際主義者最崇高的敬意。希伯犧牲以后,共產黨領導人怕秋迪無法經受這沉重的打擊,然而秋迪強忍著悲痛說道:“希伯是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光榮犧牲的,我也是共產黨員,難道不相信我能夠經得住考驗嗎?1942年,山東軍民為了紀念希伯烈士,為希伯建立了一座白色圓錐形紀念碑,碑上赫然刻著羅榮桓題寫的十八個大字:“為國際主義奔走歐亞,為抗擊日寇血染沂蒙”。
在那時候,希伯的名號響徹山東,人們都知道,這里有一個偉大的“外國八路”,突破了國家與民族的界限,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