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兩朵插牛頭,辛丑新春應屬牛。祝你今春耕種好,風調雨順慶豐收。”這是豐子愷在一張賀辛丑新春的小畫上的題詩。畫上一只赭色小牛犢,四只腳穩穩踩著土地,烏溜的眼睛炯炯有神,夜藍的牛角像一雙月牙,其上各自綁著一朵小紅花,仿佛是耕種之后得了嘉獎,顯得可愛又喜慶。據豐子愷記述,這張畫最早刊載于廣州羊城報上。如今,它和其他以“牛”為主題的美術作品一起,陳列于中國美術館剛剛啟幕的“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新年展”。作為一年一度的年末巨獻,該展覆蓋中國美術館的全部展廳,以壓箱底的經典力作,為京城民眾帶來一場跨年的視覺藝術盛宴。
豐子愷《慶豐收》贊美耕耘者“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牛樸創造幸福生活,建設美麗家園;美術家們筆耕不輟,用心靈描繪美的事物、塑造美的精神。展覽圍繞“美在耕耘”的主題,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的膾炙人口的名作,及少部分邀約作品共近600件,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攝影、工藝美術、民間美術等類型,分為“瑞牛呈祥”“時代壯歌”“大地詩韻”“藝心同音”“石榴同心”“醫者仁德”“大國工匠”7個篇章,還有“書為心畫”、“人民的形象”2個專題展。
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展覽總策劃,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展覽前言中寫道:“早在先秦的《詩經》中,我們就能聽到‘坎坎伐檀兮’的吟唱。在新中國建設的康莊大道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勞動者豪邁的腳步,他們的業績鐫刻于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史冊上。”千年華夏文明,功在耕耘者,美在耕耘者。吳為山表示:“如果說,即將到來的牛年春天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那么,耕耘者就是最美麗的音符。
我們贊美耕耘者,他們是平凡而偉大的人民;我們感恩耕耘者,他們是可親可敬的人民。”瑞牛呈祥迎辛丑展覽的開篇是“瑞牛呈祥”。步入中國美術館,首先撞入眼簾的便是廣東著名雕塑家潘鶴的著名雕塑作品《拓荒牛——獻給深圳特區》。為將身后巨大的樹根拉出地面,老牛勾頭蹬腿,筋肉暴起,顯示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和勇氣。
拓荒牛的精神,激蕩人心。在美術館圓廳,重點展示以“牛”為題材的經典名作,涵蓋雕塑、國畫、油畫、版畫、漆畫、書法,以及年畫、剪紙等藝術形式,共70余件,是融匯經典、喜慶、祥和為一體的烘托新年氛圍的主題版塊。
齊白石《紅衣牛背雨絲絲》除了豐子愷筆下憨態可掬的《慶豐收》,許多名家精品亦可圈可點。白石老人的《紅衣牛雨絲絲》,畫一紅衣童子坐在水牛背上放紙鳶,一根長長的線將紙鳶放飛到又高又遠的天上去。這是白石老人在92歲那年贈給老舍、胡絜青夫婦的畫作,他在畫上自題:“英雄名士孰先知,各有因緣在少時。今日相逢才曉得,紅衣牛背雨絲絲。”當日酣臥牛背的頑童,焉知多年后白髯老翁的運途?李可染《榕樹水牛》又有李可染的《榕樹水牛》,在一片墨氣淋漓、碧蔭森森的榕樹樹冠下,兩個小男孩騎在水牛背上交談。
李可染一生熱愛畫牛,他曾說:“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終生勞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犟,穩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無華,氣宇軒昂,吾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他晚年住在北京三里河的時候,畫室的名字也起作“師牛堂”。在這個單元,同時呈現的還有劉開渠、王合內、熊秉明等雕塑名家“牛”作,還有剪紙、年畫、春聯等人們喜聞樂見的體現生活樂趣與時代特色的嶄新創作,將牛的形象、精神、氣派、脾性,刻畫得生動活潑。為勞動者傳神寫照2020年是被全球新冠疫情改變的一年,也是逆行者們站到歷史前臺,為時代負重前行的一年。
此次展覽中的“醫者仁德”篇章,精選26件繪畫、攝影、雕塑作品,勾勒出各個時期醫護工作者偉大的精神。不僅呈現了新時代藝術家對抗疫過程中“醫者”的刻畫,也從館藏經典中精選了近現代美術史中關于“醫者”形象的重要作品。靳尚誼《醫生》其中既有醫生的肖像,如靳尚誼刻畫的靜默深沉的《醫生》、張得蒂塑造的神圣堅韌的《日日夜夜》等,傳達出白衣戰士的高潔品格和理想主義精神;
也有醫護工作者的群像,如朱乃正的《新曼巴》、鄧子敬的《新醫班》等;還有抗擊“非典”、抗擊“新冠”的醫療隊舍生忘死、義無反顧,做最美逆行者的感人場面。尤為值得一提的還有“人民的形象”。繼2015年“典藏活化系列展”首展“人民的形象”之后,中國美術館再次梳理以人民為中心的美術創作,精選出中國美術館藏肖像和人物畫作品100件加以隆重展示。
2020年,張安治先生的家人將其于上世紀50年代創作的英模素描肖像共計60幅捐贈給國家。中國美術館感佩先生家屬的捐贈義舉,特在本次展覽中將這批作品作為“人民的形象”專題部分內容進行展覽。李可染《勞動模范游園大會》李可染的《勞動模范游園大會》,靳尚誼的《塔吉克新娘》,丁志偉的《尋找焦裕祿》,張安治的《馬春雨》,謝爾蓋·謝利哈諾夫的雕塑《巴金像》…這些精彩作品,為生活在大地上,奮進在時代中的勞動者傳神寫照。
它們洋溢著生活的氣息,充盈著人性的力量,其樸質生動的筆觸動人心弦。展覽持續至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