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平常的城市住宅里造園林,打開房門,是每個人的日常風景和屬于此時此地的日常生活。”提起“房子”,人們想到的大多是面積、區位、價格、市場等概念,藝術家們卻繞開這些話題,以一種主觀代入式的視角,探討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居室形態和城市風貌。
9月25日,由十點睡覺藝術空間主辦的展覽“北京房子”在十點睡覺·山木開幕。展覽邀請金秋野建筑工作室和繪造社兩家設計機構,分別以實體模型和繪畫作品來表達對北京這座城市中普通人的“房子”的深度觀察和設計實踐。
展廳現場展廳現場展覽呈現了金秋野建筑工作室的12組模型裝置,其中6組為抽象、簡化了的實際設計作品,對應著真實存在的家庭空間,位于北京城不同的角落;另外6組被命名為“毛細基礎設施小怪物”,為建筑師為了應對家居環境中不可回避的管井、煙道、埋線和吊頂等“隱蔽工程”而設想的獨特的“空間裝置”,化消極為積極,成為居室中的視覺焦點。
展廳現場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裝置展廳現場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裝置展廳現場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裝置展廳現場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裝置作者從園林與傳統設計語言中學習了一些要素,進行現代轉譯以實現私人住宅內的多樣化生活。“高低宅”“樹塔居”“大山宅”,房子的名字以園林之景命名,如童寯所說:“中國的園林建筑布置如此錯落有致,即使沒有花草樹木,也成園林”。
通過對家庭功能的考量,家具器物充當花木,煙道管井成為空間雕塑,此時此地的現實生活成為每個人的日常風景。展廳現場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裝置展廳現場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裝置透過模型的門窗洞口,所聯接的公共空間圖像則是繪造社的多幅繪畫作品,就好像從私人居室中向外觀看繁華城市。
從十幾年前開始“畫房子”,繪造社畫得最多的就是北京房子:胡同四合院、居民樓、城中村、街邊小鋪、宏大禮堂…它們之中有的已經消失,有的成為經典,有的存于想象。北京作為繪造社最熟悉的一座城市,它的多元和真實,帶給繪造社持續的靈感,不斷改寫著創作者對城市的理解。從最初對城市的客觀記錄,例如《團結湖》里的老舊小區、《臟街42號樓的輪回》里住宅改的底商,和《正陽門下》不規則的胡同路網;到近幾年來更多的主觀創作,例如《全城美展》中等級分明的藝術空間和《京師全圖》里為北京設計的中西混搭的新房子,這些細密的圖畫不僅是北京各色各樣的房子的群像,更是繪造社對這座了不起的城市的致敬。
展廳現場繪造社作品展廳現場繪造社作品如何看待密集的功能需求和無拘束的“關門自由”之間的關系?日常能否催生風景,使咫尺成為遠方?個體的、受限的、內向的生活空間,與群體的、綿延的、外向的街道生活,是如何連接在一起,化為我們的城市?兩位藝術家獨特的個人視角,是如何組成對話,并在相互對視中產生意義?研討會現場觀展現場觀展現場觀展現場觀展現場觀展現場展覽開幕后,“北京房子|房子北京”研討會如約進行,參展藝術家金秋野和李涵分別從私人空間的園林化、公共空間的藝術化等角度來解讀北京“房子”的可能性;
參與嘉賓黃居正、周燕珉、趙磊、朱起鵬、成直,這些有著不同背景的學者、建筑師,和藝術家一起,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關于房子與生活、建筑與人文的觀察角度和鏈接維度。北京建筑師傅祎、劉陽、程艷春、常可、李汶翰、王碩、梁琛等,媒體人田川、葉揚等參與了討論。開展當天就吸引了大量的觀眾駐足。展期至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