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2月3日是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立八十周年紀念日,本刊特邀請《港九大隊志》主編劉智鵬、劉蜀永兩位教授撰文介紹港九大隊歷史,以緬懷抗戰先輩,啟迪后人。文|香港劉智鵬劉蜀永1931年9月18日,日軍侵略中國東北三省,揭開了侵華序幕。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蘆溝橋事變,中國全面抗戰爆發。1940年6月,日軍已控制華南地區。英國參謀長委員會悲觀地認為:“香港并非英國的切身利益所在,當地駐軍無法長期抵擋日軍的攻勢…從軍事角度看,舍棄對香港承擔的糟糕義務,英國在遠東的處境會更好”。1941年12月8日,日軍越過深圳河進攻香港。
經過18天的戰爭,英軍宣告投降。在香港抵抗日本侵略的重任便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港九大隊身上。港九大隊的成立早在日軍進攻香港前,中共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已決定,當日軍開始進攻,便立即派出部隊進入香港,開辟一個新的敵后戰場。
在日軍進攻香港初期,該部隊第三大隊、第五大隊共派出八支武工隊冒險逆行而上,進入新界。他們肅清當地土匪,檢拾英軍遺留的武器裝備,開展抗日宣傳,號召村民保衛家鄉,建立多個抗日游擊基地。1942年1月下旬,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改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并將派進香港開展游擊戰爭的幾支武工隊統一組成港九大隊。
2月3日,港九大隊在新界西貢黃毛應村成立;蔡國樑任大隊長,陳達明任政委,黃高陽任政訓室主任。大隊下面先后設有短槍隊、長槍隊、大嶼山中隊、沙頭角中隊、西貢中隊、海上中隊、市區中隊、元朗中隊等等。港九大隊是香港淪陷期間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終堅持抗戰的武裝力量。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元朗十八鄉楊家村的適廬曾是秘密大營救西線的中轉站,也曾是港九大隊元朗中隊的活動據點秘密大營救1941年12月底日軍占領香港后,立即封鎖交通要道,實行宵禁,大肆搜捕抗日人士。
抗戰初期轉移到香港的抗日文化人面臨重大危機。中共中央書記處和南方局書記周恩來多次發出指示,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將他們營救出來。這場秘密大營救主要有東西兩條路線。東線是從九龍市區,經牛池灣過九龍坳,到西貢企嶺下或深涌灣乘船渡大鵬灣,在沙魚涌等地登陸,最后轉入惠陽游擊根據地。廖承志、連貫、喬冠華等為秘密大營救開路的領導,便是從東線撤離香港的。
西線是從九龍市區至荃灣大帽山、元朗、落馬洲,然后渡過深圳河,穿過梅林坳,到白石龍游擊根據地。新界元朗十八鄉楊家村“適廬”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中轉站。茅盾、鄒韜奮等文化人曾在此停留。秘密大營救從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起,到1942年11月22日鄒韜奮到達蘇北抗日根據地為止,歷時11個月。中共地下組織和作為港九大隊前身的幾支武工隊先后救出民主人士、文化人、知識青年及家屬約800人。
其中知名人士有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夏衍、沉志遠、張友漁、胡繩、范長江、梁漱溟、黎澍等。營救隊伍亦營救了少數國民黨軍政官員及家屬。營救行動中,中共地下組織和作為港九大隊前身的幾支武工隊均發揮重要作用。雖然過程困難重重,如經費不足、敵情突然出現變化及與外省文化人語言不通,但他們仍盡一切辦法解決。
歷經千難萬險,他們終排除土匪的干擾,成功闖過日軍的崗哨和搜查,將大批抗日文化人及民主人士無一傷亡地平安護送到大后方。1942年2月3日港九大隊成立后,營救繼續進行,但大規模的營救工作已經過去。作家茅盾稱這場營救是“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驚心動魄的敵后游擊戰香港戰略地位重要,它是日軍在太平洋的轉運樞紐和海軍中繼站。
港九大隊在這戰略要地開展游擊戰,有效地干擾了日軍的戰略部署。據不完全統計,港九大隊斃傷日軍100余名,斃傷漢奸、偽警及間諜等70余名,俘虜、受降日偽軍600余名,擊沉日軍船只4條,炸毀日軍飛機1架;繳獲長短槍支550余支,機槍60余挺,炮6門,繳獲車船40余條,以及大批彈藥。港九大隊大大小小的戰斗有五十多次,其中不少戰斗驚心動魄。港九大隊主要轉戰在新界農村地區。黃冠芳、劉黑仔麾下的沙田短槍隊多次在獅子山下、茶果嶺、牛池灣、大灘海、窩塘等地襲擊日軍,先后殺死日本特務東正芝及多名漢奸密探。
1944年初,劉黑仔帶領手槍隊偷襲啟德機場告捷,炸毀油庫和飛機一架,迫使掃蕩西貢、沙田的日軍退回市區,緩解了新界村莊的危機。1944年4月,為牽制日軍,粉碎其掃蕩行動,除全線出擊散發傳單進行“紙彈戰”外,市區中隊決定爆破九龍窩打老道四號火車橋。隊員梁福在中隊部學習爆破技術后,便與幾名戰友籌備爆破行動。當時日軍戒嚴甚密,水陸通道均遭到層層封鎖,要輸送爆破物資到市區有一定的困難。中隊長方蘭急中生智,想到可將子彈粉和雷管藏于竹竿,讓小鬼何慶通過趕牛送出物資。
4月21日,梁福等人將十四斤炸藥配制的定時炸彈安放在火車橋上,深夜12時整火車橋爆破成功,一聲巨響震動全港,橋墩粉碎,橋身向上傾斜。爆破行動令原本開往新界和寶安掃蕩的日軍馬上撤回市區,大大打擊了其氣焰。大澳偽警察局約有30多名偽警察。偽警察常恃勢凌人,欺壓群眾,群眾恨之入骨。大嶼山中隊響應群眾呼聲,暗中派遣隊員打入警察局做情報工作。1944年10月一個夜晚,中隊30多名武裝人員進入大澳,先掃清周邊零散的敵人,然后在內線的配合下,打開警察局大門,沖上二樓宿舍。
熟睡中的警察聽到“繳槍不殺”的喊話,紛紛舉手投降,令游擊隊在沒有響槍的情況下,成功俘虜30多名偽警察,并繳獲39支槍和一批彈藥。窩塘位于觀音山山腳下,駐有一個工兵班日軍,在那里修筑工事。1944年冬,沙田短槍隊經過仔細偵察,于一天夜晚,派遣13名戰士潛入兵營,朝熟睡中的日軍開槍,將12名日軍全部擊斃,并繳獲輕機槍一挺、步槍十支、手槍一支、彈藥及糧食等。1945年5月間,盟軍已在太平洋地區反攻。
為防止盟軍進攻,日軍加緊在大嶼山建立灘頭堡壘。牛牯塱村村民向大嶼山中隊報告,駐梅窩的日軍強征鄉民到牛牯塱高山上挖地洞,鄉民苦不堪言。鄉民黃昏完工后歸家,只剩日軍在山上過夜看守。進行調查后,大嶼山中隊領導陳滿、王鳴于5月6日晚上帶領十多名隊員出發,進行突襲。他們沖入敵軍營房,果敢地開槍射擊。此役共擊斃六名日軍,并繳獲五支步槍、一支短槍、一把劍和一批彈藥。
海上中隊和大嶼山中隊、元朗中隊的海上武裝把大海變成機動靈活的戰場,多次擊沉或俘獲敵船,破壞日軍的海上交通運輸線。例如,1945年8月一天夜晚,龍船灣東西村漁民來報信,指大浪口有艘木船形跡可疑,船身用油布蓋著,海上中隊中隊長王錦判斷為日軍船只。翌日,他帶領三艘戰船由火頭墳灣啟航,剛過觀門口海面就遇上怪船。怪船上的日軍開火,妄圖阻止游擊隊船只接近,王錦發出還擊信號,隊員用機關槍、魚炮等向怪船開火。
經過激烈的戰斗,終于擊沉敵船,殲滅日軍40多名,俘虜兩名,繳獲6支三八式步槍、九二式日本山炮一門,及無線電收發報機等軍用物資。戰士邱求、朱來壯烈犧牲。劉黑仔是港九大隊帶有傳奇色彩的英雄。1944年2月,他帶人潛入機場,刺死值班的日軍后,用定時炸彈炸毀油庫和飛機一架營救國際友人作為港九大隊前身的幾支武工隊就曾參與營救英軍戰俘。港九大隊成立后,貫徹中共中央有關國際統一戰線的宗旨,繼續營救盟軍。東江縱隊共營救國際友人89人,其中大部分是港九大隊營救的。
1942年1月8日,英軍賴濂士中校、兩名海軍軍官及華人秘書李耀標從深水埗近海邊的集中營逃走。日軍聞訊展開追捕。逃亡途中,賴濂士一行遇到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的武工隊,游擊隊協助他們先后轉移到山寮村、昂窩村,然后到西貢一所學校隱蔽。1月14日,賴濂士等人經海上小隊隊長陳志賢護送,從企嶺下經大鵬灣到大后方,順利脫離險境。賴濂士脫險后,英國軍事當局接受他的建議,成立一個專門營救戰俘和從事情報工作的機構英軍服務團。他還促成英軍服務團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在援救盟軍人員和軍事情報工作方面的合作。
1944年2月11日,中美空軍混合團空軍飛行員指揮兼教官克爾中尉在為轟炸香港啟德機場的轟炸機護航時,戰機被日軍擊中,他跳傘逃生,降落在機場北面的觀音山一帶。港九大隊戰士發現受傷的克爾。協助將其隱藏在觀音山村與芙蓉別村之間的一所炭窯,并通過村民送去食品、衣物。
日軍派出千余人搜捕克爾。港九大隊以“圍魏救趙”之計,通過槍殺漢奸、偷襲啟德機場、在市中心散發抗日傳單等行動,分散日軍的注意力。1944年2月18日,劉黑仔等護送克爾轉移,安排陳勛等六名游擊隊員陪同克爾在石壟仔村的山洞藏匿了兩個星期。等日軍的搜捕行動沒那么頻繁,大隊再次協助克爾轉移到大浪村大隊部。3月初,海上中隊派兩艘船,護送克爾渡海到坪山東江縱隊司令部。
克爾中尉獲救后,在桂林向中美聯合航空隊領導人陳納德將軍提出建議,促成美軍和東江縱隊合作。港九大隊海上中隊作戰使用的木船情報工作與港九大隊率先建立情報合作關系的是英軍。1942年11月23日,英軍服務團派遣翻譯李耀標出發到西貢,30日他在赤徑與大隊領導蔡國樑、陳達明討論合作收集情報問題。蔡國樑建議在沙魚涌、赤徑及九龍設立三個交通站,方便共同工作。英軍服務團同意建議,把沙魚涌交通站稱為X站,西貢赤徑交通站稱為Y站,而深水埗砵蘭街的一家雜貨店稱為Z站。
該雜貨店名為“廣恒”,由港九大隊國際合作組組長黃作梅化名登記注冊,他的父親、妹妹也參加工作。Z站運作了半年多時間,后因英方聯絡員被捕招供,才停止運作。此行李耀標等還請求港九大隊協助拍攝日軍在港重要軍事設施。一天凌晨,沙田短槍隊隊長黃冠芳掩護他們登山,藏匿在一座炮樓。
待日出以后,他們連忙拍下啟德機場、軍火倉庫、炮臺、兵營等重要軍事目標。半個月后,盟軍飛機來港。銅鑼灣軍火庫、啟德機場、鯉魚門炮臺、太古船廠等均遭猛烈轟炸。東江縱隊向美軍提供的情報大多由港九大隊的隊員負責收集。大隊情報干事蔡仲敏到西貢、沙頭角、沙田、大埔測繪地圖,每天整理各中隊上報的資料,向東縱司令部匯報,轉給盟軍參考。
大隊長黃冠芳派出兩名隊員混入機場,測定飛機停放點和軍火庫的位置;市區中隊通過滲入敵人各要害部門的隊員,收集情報。某些重要情報指定專人負責,系統整理,將敵人的軍事機關、油庫、船塢、軍艦進出港口的情況等,繪制成圖,上報司令部轉交盟軍。西貢深涌灣仔村港九大隊交通總站舊址李家大屋,至今保存完好軍民魚水情港九大隊打土匪,抗日寇,保護群眾利益,他們的實際行動和宣傳工作深入人心。
軍民之間魚水情深的許多故事流傳至今。在共產黨的影響之下,許多市民爭先恐后投入抗日軍事斗爭,不少更是舉家參加游擊隊。有“香港抗日一家人”之稱的沙頭角南涌羅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羅氏家族曾有11人參加港九大隊,其中羅許月、羅雨中、羅汝澄、羅歐鋒四姊弟曾擔任重要職務,表現突出。
1942年9月25日日軍掃蕩烏蛟騰村,將村民趕到曬谷場上,逼迫他們供出駐村游擊隊員下落。村長李世藩、李源培挺身而出維護村民,慘遭日軍施以“吊飛機”、“老虎凳”、灌水等酷刑,但他們始終不為所動。最終,李世藩被活活打死,壯烈犧牲,李源培則被拷問至休克。在西貢,昂窩村村民凌娘則常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游擊隊員,因而有“游擊隊的母親”之稱。1943年初,民運員梁雪英患上大熱癥,病情嚴重得連醫師也不敢貿然開藥。凌娘得悉后馬上到屋后把芭蕉樹砍掉,搾汁救治她,使其得以康復,繼續進行抗日工作。
1944年日軍掃蕩大嶼山時期,港九大隊副大隊長魯風正在寶蓮寺養病。面對日軍架在脖子上的屠刀,寺廟住持筏可大師和其弟經緯和尚臨危不懼,被打得遍體鱗傷也不暴露游擊隊長的行蹤,魯風得以脫險。1943年5月,大嶼山中隊中隊長劉春祥帶領6名班排骨干,乘坐帆船準備到大嶼山對岸的龍鼓灘一帶開展工作。在沙洲、龍鼓洲一帶海域突然遭遇兩艘日軍炮艇伏擊。經過激烈的戰斗,木船被擊沉,劉春祥等指戰員和船家梁克一家五口壯烈犧牲。
梁克一家動用全家賴以維生的木船冒險支持部隊抗戰的行動,是軍民魚水情深的生動體現。2020年,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將劉春祥等12名龍鼓洲犧牲英烈,列入抗日英雄群體名錄。香港淪陷期間,港九大隊堅持抗日的英雄事跡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在反抗外來侵略和民族復興方面的歷史擔當,體現出港人的愛國傳統,是香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最近幾年,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與香港廣州社團總會、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和新界鄉議局等愛國團體合作,籌備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提出三條抗戰文物徑計劃,就是為了充分利用這份遺產開展國民教育,弘揚前輩的愛國精神,為國家和香港的發展多做一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