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8秒”的宇宙——關于時間的故事大約138億年前,或更詳細地說是在大霹靂后,約40萬年,宇宙突然陷入無盡的黑暗之中。在那一刻之前,整個宇宙是一團高溫、炙熱而翻騰不止的電漿──包含質子、中子與電子的致密氣體云。
假如有人能在當時觀察整個宇宙,會發現它看來像一團燦爛奪目的濃霧。那是名副其實的漫漫長夜。即便第一代恒星開始發光,它們最耀眼的光其波長全都落在光譜的紫外線波段,那正是剛形成的氫氣最容易吸收的光。宇宙用它最初高溫、絢爛的濃霧,換來一片凄冷的黑霧。而,這片黑霧也將罩住隋建國的雙眼,猶如科學家般的對藝術展開了一次尋找黑洞之光。在黑洞之中,無論這些恒星的體型多大,它們在塌縮成黑洞前,都會化為超新星,或都會壯烈結束生命。
《盲人塑像》、《手跡》、《跡象》系列的作品都是在黑洞中發現的一點光,一顆星。早在80年代,隋建國的作品里面就藏有對時間的表達,直至2006年,時間不再只是一個時間,而成為了一個“形狀”2017年3月,《隋建國:肉身成道》在北京展出,《手跡》系列作品在展廳中的呈現讓觀者“質疑”,大家很難理解將隨手捏制而成的泥塑放大數倍后的呈現,甚至很多在場的陌生觀者也低聲討論“各種看不懂”。在展臺上陳列著數千件小型的隨手泥塑稿,每一件形態各異,紋理不一,這些大多數都是一剎那,一瞬間形成的結果。
隋建國曾說:“最簡單的接觸其實就已經可以成為藝術”,我將此理解成為被簡化或者是被提煉的思維過程,往往在雕塑方面,藝術家都會在一個骨架上不斷的去做加法,形成某種形體。那么,這樣的形體一定是通過自己的思考、推理、判斷形成的造型結果,而藝術是很抽象的,其實不需要那么復雜的系統來支撐,當然多思考不是壞事,若簡單的去想,觸碰的一剎那,也就形成了某種形體。我們通俗的理解,宇,即空間;宙,即時間。
通常說到的宇宙會無窮盡的大,但是有多大,這個答案我們無法闡釋。那么時間呢?可能是一瞬間,一剎那,在大霹靂之后,行星相互之間的接觸,碰撞的過程和時間皆是宇宙。此次,《隋建國:跡象》即將展出,通過3D的精銳技術,將作品的維度進行重解新構,在精密的打印圖列中,似乎也能看見一個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新的宇宙世界。營造這么一個新的空間,也就在一念之間,手與泥在接觸到的那一剎,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結合,便是宇宙。
一剎那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據此可推算出:一晝夜有八萬六千四百秒,那么,一“須臾”等于二千八百八十秒;一“彈指”等于七點二秒;一“瞬間”等于零點三六秒;一“剎那”卻只有零點零一八秒。
零點零一八秒,是一個數字;是一個時間數字;是一個距離數字;更是存在于宇宙里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