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是一種所雕刻的元素附著在同一材質純色背景上的雕刻技術,是一種三維元素從平坦的底座中凸起的壁掛式雕塑,連接到平坦的壁掛式藝術品上的任何三維元件都稱為浮雕或浮雕元素。浮雕是二維繪畫藝術和三維雕塑藝術的結合,一方面取決于平坦的背景,在“背景”這個二維的平面中延伸才能可見,與此同時,浮雕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實三維度,就像不完全的雕塑一樣。制作浮雕的過程更多是去除這個作品多余的部分,與雕塑不同,浮雕省去了雕刻作品的背部的麻煩,浮雕比雕塑更容易固定,且不易破碎,因為在人體雕塑中,腳踝的位置是一個潛在的易碎點,而且固定也是一件需要多加考慮的事,而浮雕則省去了這些顧慮。
浮雕的樣式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或象征性的。幾何和曲線的抽象浮雕出現在了許多不同的文化中,比如古希臘,凱爾特人,墨西哥,維京人和伊斯蘭教的文化。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希臘人,羅馬人,羅馬式和哥特式建筑以及歐洲雕塑大多是具象的。浮雕也經常出現在裝飾藝術和敘事中,浮雕用各種材料雕刻而成,比如石頭、象牙、金屬、木材和蠟等。浮雕往往比獨立雕塑更為普遍,原因如下:首先,節省資源,浮雕比雕塑所描繪的主題范圍要廣得多,更適合描繪復雜的主題,比如多人肖像、特別是戰爭里各種人物的形態等,例如,如果將戰斗場景雕刻成一團,將需要大量的空間和材料,浮雕則可以更輕松地渲染戰斗場景。
其次,由于浮雕附著在其背景表面上,因此不會出現重量和物理平衡的問題,在雕像和其他獨立雕塑中,重量和平衡至關重要,浮雕則不用顧慮太多。第三,由于浮雕直接雕刻在墻壁,門廊,天花板,地板和其他平坦表面上,因此非常適合建筑項目,它們可以提供裝飾和敘述功能。傳統上,浮雕是根據雕刻對象從背景中投射出的高度進行分類的,深浮雕和淺浮雕是在討論浮雕時最常用的術語。
浮雕雕塑有三種基本類型:低浮雕,或淺浮雕,雕刻的對象僅從背景表面略微突出;高浮雕,或稱為深浮雕,其中雕塑從背景中突出其自然圓周的至少一半或更多,并且可能部分脫離背景,從而使雕塑近似于圓形。凹版浮雕,也稱為下沉式浮雕,雕刻的對象沉入周圍表面的水平面以下,并包含在一個銳利的切割輪廓線中,該輪廓線用強烈的陰影線對其進行構圖。周圍的表面保持不變,沒有突起。沉沒式浮雕雕刻在埃及很常見,很大程度上僅限于古埃及的藝術,不過在藏傳佛教的嘛呢石上雕刻的字母通常是對雕塑對象進行更有深度的描繪,以更加立體的方式雕刻出來,視覺上就像脫離了后面的背景,這與淺浮雕不同,在淺浮雕中,所看到的元素被“壓扁”了。
深浮雕使用與獨立雕塑基本相同的樣式和技術,并且在單個人物的情況下,其視覺效果與獨立雕像效果相同,在大型的紀念性雕塑和建筑中都采用了深浮雕這種雕刻技術。特別是古希臘雕塑中許多宏偉的人物浮雕中,大多數使用的是深浮雕。在印度和東南亞的佛教和印度教藝術中,也可以找到高浮雕,雖然這種浮雕不如低浮雕和中浮雕那樣普遍。如圖:深浮雕的代表作品: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淺浮雕的代表作品:埃爾金石雕的一部分,這是一個深淺浮雕結合的作品凹版浮雕作品:法老和他的妻子及女兒們除了上面列出的基本類型外,還有一種非常微妙的扁平低浮雕雕刻技術,稱為,雕刻家僅雕刻幾毫米深的凹進或細微凸出,這項技術由15世紀佛羅倫薩的雕刻家主導。
它的效果取決于白色大理石等淺色材料對光線的反應方式,并表現出最細膩的線條和紋理變化。直接看圖吧,浮雕作品:在這里還是想分享下當代藝術里的浮雕作品,的.34/4/741964–5巴西藝術家于1961年至1974年居住在巴黎。在那居住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單色的白色作品,這個作品是其中之一,該作品由圓柱狀的對角切割木片組成的,這些類似于晶體生長的浮雕,在其表面上產生了光和影的運動,藝術家探索木制件的有機和有節奏的布局。
同時,該作品突出了木材的天然粗糙度,從而在自然的有機質感和精心制作的藝術特征之間形成了對話。下圖是的.1916–17,鑄造與1955–6這是馬蒂斯最大的雕塑,尺寸1880x1130x171,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馬蒂斯不斷完善這個靠在欄桿上的女人的姿勢,從而簡化為最后的作品形象,在最后的作品中,柔和彎曲的脊柱被辮子代替,女人體被一種雌雄同體的體態代替,這一些列作品在當時鮮為人知,在馬蒂斯去世后,全部被鑄成了青銅。
這一期就到這里,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你的生活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點擊關注專欄:仲夏說當代藝術。一個認真的講當代藝術理論的人,伴你學習同你成長。11月22號下午寫于伍頓歡迎點擊關注原創藝術分享專欄:仲夏說當代藝術。
所有內容均為原創,未經同意不得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