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中共一大代表們圍攏在長桌邊,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在一位戴眼鏡男子的身上,聚精會神的聽他宣讀…這就是中共一大會議時的場景,如今,正是在雕塑家的靈心巧手中,讓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的莊嚴時刻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
九十六年后,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開。閉幕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黨中央領導,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令我們驕傲自豪的是,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這組大型主題雕塑,正是由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洪濤教授主創設計的。記者走進雕塑工作室,被大大小小的不同形態的雕塑所吸引,有單人肖像、也有浮雕群組。
和記者聊起創作的緣由,洪濤說,這個大型場景雕塑叫《本黨命名為中國共產黨》,是2015年受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委托,歷時一年多的時間,于去年6月,最終完成作品。通過雕塑藝術,鑄造黨的"誕生記",讓觀眾步入鮮活的"黨史"。在工作室的一旁,擺放著這組主題雕塑的設計小稿,15個人中,有的人身著長衫,有的人西裝翩然,他們有著不同的姿勢和神態各異的表情,場面生動,形神畢肖,各具風采。
"這組雕塑經過反復思考和查閱歷史資料,把時間定格在一大代表討論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一份綱領、宣布正式成立的動態瞬間,感受中共一大召開時的歷史意義。每一個人物都非常鮮活很有特點,我想展現當時真實的場景,對過去歷史的詮釋。"這十五個人不僅栩栩如生,而且很有藝術張力,洪濤一邊精心擦拭著雕像,一邊向我們講述作品的創作靈感,"每一個作品對我的意義都不一樣,每一個大型的作品在完成的時候,我覺得像是一部交響樂。
"洪濤教授創作的雕塑作品有很多,自2002年俄羅斯深造留學以后,確定了自己紅色主題的創作風格。從2008年開始,創作第一部紅色主題作品《長征》,他創作的作品遍布全國各地,遠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新館大型雕塑《勝利的起點》,近到身邊的撫順雷鋒紀念館雕塑《雷鋒與少先隊員》。他將靈魂、個性和溫度賦予到每一個雕塑作品當中,更加鮮活地讓觀眾身臨其境。在洪濤創作的作品中,有歷時一年時間創作完成的作品,也有堅持六年時間創作的作品。
《速寫長征向北向北》作品于2008年開始設計,2014年最終完成。為了讓作品充滿藝術魅力,他親身體會重走長征路,從湖南湘江到貴州遵義,感受那個時代中偉人的壯烈史詩,將這種精神賦予作品中。2014年,此作品獲得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銀獎,被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在雕塑工作室,我們還看到了一個群雕,這是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創作的大型群雕《走向勝利》的設計小稿,在這個作品中有120余個人物,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三個時期,從井岡山土地革命到十四年抗戰,再到解放戰爭。
不久的將來,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將呈現30米長、4米高的大型群雕,尤如一條橫臥的長龍,氣勢恢宏。魯迅美術學院從成立至今,始終傳承著魯藝的紅色基因。魯美雕塑系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雕塑系,從1951年成立以來一直在為全國的雕塑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北京的農業展覽館廣場《人民公社萬歲》群像,沈陽的中山廣場大型群像《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大型紀念雕塑,還有前不久剛剛創作完成的中央黨校旗幟廣場的大型組雕《旗幟》,這些享譽全國的作品都是魯美雕塑系的代表作品。
通過中共一大代表主題雕塑,讓人們又一次認識了魯迅美術學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代一代,鑄造魯藝精神!洪濤的老家在哈爾濱,1991年在魯迅美術學院畢業后,扎根在沈陽,成為一名新沈陽人。投身雕塑藝術事業的洪濤教授,現為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多次在魯迅美術學院、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法國市政廳展館等舉辦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