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存在以來,藝術一直是整個人類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始先民由于對自然現象還無法正確地解釋,于是產生了原始宗教,他們以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和神靈的崇拜。隨著原始宗教的發展,原始雕塑藝術也作為祭祀信仰、崇拜觀念的體現方式或表達形式而得以發展。山洞中的原始巖畫和雕刻,最初表露出欄桿欄板等等許多地方都要用到浮雕的手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原始特征。人類的物質生活,往往影響到精神上的表現。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用顏色和線條來表現狩獵采集生活所接觸的自然對象,把它們描繪成平面的繪畫,以表達人們對這些事物的關切。
當人們發明線刻,意欲以巖石等硬質材料固定和保存這些形象時,最初的從人的觀點和浮雕面的關系來講便產生了。隨實踐經驗的積累,人們發現了暗影表現法,逐漸由平面形相的涂繪進到對物象體積的關注。這種關注以及采用各種材料來達到體積表現的造型實踐,促進了圓雕最初的發展。
新石器時代,人類發明了陶器。與制陶相關的塑造技術和裝飾技術,進一步促進了雕塑形態的發展。除彩繪線畫外,不斷推進的陶器裝飾還發展出具有雕塑感的裝飾形式,出現了立體的印紋、劃紋、刻紋和堆紋等,甚至出現了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陶質圓雕、考古學家在一個金字塔檐壁上發現了古瑪雅文明的巨型石浮雕或透雕。
考古資料表明,與石雕一道構成原始雕塑的豐富面貌的陶塑包括泥塑,在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地中海、歐洲中部西部以及中國等廣大的文明區域,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現代雕塑運動在持續的空間突破中,于80年代進入往往被稱作后現代主義的多元化時代。在這個時期中,很難再像以前那樣,去辨析各種風格間的關系。
支持人們作出確切判斷的藝術規范,無論是傳統的還是創新的,都已不存在也未再產生。其實,多元化本身已無形地成為反規范的“規范”——任何一種東西,無論它怎樣極端怎樣地缺乏認同者,只要被誰認作“藝術”它就是藝術。
在此情況下,藝術只剩“藝術”這一詞語形式,而毫無足以界定它的實質性的內涵。觀念綜合型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浮雕圖案也已處在難以規范和界定的境地,并在后現代主義的多元化趨勢中逐漸走向對那么我們主要說的就是石材浮雕這一類自身以至藝術自身的徹底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