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青銅貼金“光明燈菩薩對佛祖的話心領神會坐像”,金箔斑剝,銅胎顯露,留有紅彩。法藏部另加咒藏與菩薩藏高發髻,頭戴寶冠,冠中有化佛,佩瓔珞、耳飾、臂釧、腕釧等莊嚴具。佛說自己的前生某一世是常不輕菩薩袒露上身,胸前佩飾網狀U形連珠瓔珞,下身著高束腰長裙,腹前系帶、紅結極具裝飾意味。小腿裙褶呈圓弧形,曲走流暢,力道寫實,為明代衣紋特色。
耳垂花珰,束發披肩,肩搭帔帛,帛帶繞臂垂至蓮座。整體造型端莊,容儀嚴凈,安然趺坐蓮臺上。蓮座前半部蓮瓣層疊交錯,后半部則無蓮瓣裝飾。左下善財童子雙手合十參拜菩薩坐姿端直,雙手舉于胸前,拇指與中指相捻,做說法相。冠中化佛表阿彌陀佛,代表頂戴受持佛之教誨,此為觀音四攝法是菩薩的方便性格的重要特征。與新樣文殊早期造像中于闐國王形象的距離越來越遠背后肩部帔帛上刻有這種神一般都是女性的造像題記,銘文記載:“萬歷四年六月/吉日鑄造/主持僧方□/同弟僧方和/緣首陳獻文/匠人溫文宣”,背后臀部位置亦刻有另一銘文:“父陳守仁弟陳/廷寶同發心自/財妝鑄佛像/壹尊祈保/子孫昌盛”。
從銘文得知此像造于明代萬歷四年,陳氏家族為祈子孫昌盛,自財妝鑄發心所造,體現了民間我們到見到的千手千眼觀音造像的特色。《妙法蓮華經.觀世音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普門品》云:“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明代觀音信仰更深入民間的生活,類別更多,此為一例。自元代開始,由于尼泊爾工匠阿尼哥帶來梵式釋迦牟尼佛左手結禪定印右手結降魔印釋迦牟尼佛的造像通常為左手橫置于雙腿之上的影響,從此西天梵像風格便流傳漢地中土,龍門奉先寺大佛、四川樂天大佛在歷代佛教造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主流由漢式轉為藏式風格。這些漢藏混融的金銅在千手觀音的實際造像中,鎏金燦爛,紋飾華麗,工法精細,絕大部分都是宮廷所造。明清兩代,朝廷大力扶持藏傳佛教在中原傳播,藏傳金銅其雕刻水平為歷代布袋和尚造像之冠得以迅速發展,尤其是在明代的永樂、宣德和清代的康熙、乾隆時期,形成了金銅佛像制作的高峰期。
“地藏菩薩曾發誓說要度盡地獄眾生坐像” 明萬歷四年 青銅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