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以來,龍文化已經滲透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了一種文化的積淀。龍的形象成了我國文化的象征,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就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中國人激動、奮發、自豪。龍作為我國獨特的文化凝聚和積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里頭,不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已滲透入了我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方面。因此,越來越多以龍的形象,制作的石雕龍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并且石雕龍的各部分都有其寓意:石雕龍突起的前額表示聰明智慧;
鹿角表示社稷和長壽;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現威嚴;魔爪表現勇猛;劍眉象征英武;獅鼻復象征寶貴;金魚尾象征靈活;馬齒象征勤勞和善良等?,F如今,龍的圖案已和千萬人民藝術的創造熱情,重新的結合在一起,在一些建筑、雕塑、繪畫和工藝美術等領域,獲得了無限的藝術生命?,F代社會中,更應當發揮石雕龍文化的凝聚作用。龍文化形成發展的過程中,是與中華民族的形成融合過程,幾乎是同步的。
在歷史上,無論朝代怎樣更迭,龍文化的傳承始終如一。海內外華人均以“龍”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因此,在宣傳和弘揚龍文化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宋代畫家董羽認為,龍集于九種動物的特征“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爾雅翼》云∶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
其聲如戛銅盤??谂杂许汍祝h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云,既能變水,又能變火。一種較為常見石雕龍的形象特點為九似: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臺灣畫師相傳的畫龍口訣,也相當有趣:“一畫鹿角二蝦目、三畫狗鼻四牛嘴、五畫獅鬃六魚鱗、七畫蛇身八火炎,九畫雞腳畫龍罷”。
人們常說龍非池中物乘雷欲上天,龍的另一個文化象征意義就是出類拔萃,不同凡俗。龍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們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潔、行為不俗、很有能耐、成就的人稱之為龍。唐代以后廣泛流傳龍鳳搭配的圖案,不但象征帝王和帝后的權威,也可象征人類所有夫妻間的美滿結合,而且還可象征一切世間的精神與物質的陰陽兩極調和。龍鳳圖案是中華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號,是美妙的藝術形象。
宋元至明清時期,講究靡麗之風,由精工細琢轉向繁瑣堆砌,介與之間的龍鳳圖案,卻始終保持著質樸、明朗、簡練、生動的風格,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