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有群處的特點,人們以此比喻賓朋相聚,以“鹿鳴”比喻宴會賓朋之樂:鹿字又與三吉星“福、祿、壽”中的祿字同音,因此它在有些圖案組織中亦常用來表示繁榮昌盛,像蝙蝠和鹿在一起的雕刻形象構成“福祿雙全”石雕,石雕鹿兩只鹿的石雕形象構成“路路順利”。石雕鹿的材料一般有青石、大理石、花崗巖等。石雕鹿是古代一種帝王的象征,同時,還被納入神學政治的范疇之中。《宋書·符瑞志》云:"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則至。
"《瑞應圖》亦曰:"王者承先圣法度,無所遺失,則白鹿來。"后來,當人們崇拜神仙時,白鹿又被當作仙家的神畜。中國的蒙古族古代崇拜白鹿,在《蒙古秘史》一書中早有白鹿與始祖神誕生的神話傳說。滿族中有《抓羅媽媽》鹿神神話。在養馴鹿的鄂倫春、鄂溫克族和打獵的赫哲人中,鹿常常是薩滿巫師的神靈,并以為薩滿?;陕剐纬霈F,甚至于薩滿巫術中都堅信薩滿的真魂可以化為鹿身斗法,鹿勝則薩滿勝,鹿死則薩滿生命也終結。在民間,鹿還以長壽的仙獸形象出現,在多種場合用以表達祝壽、祈壽的主題。石雕鹿作為美的象征,鹿與藝術有著不解之緣,歷代壁畫、圖畫、雕塑中都有鹿。
例如漢朝的騎士射鹿圖,佛座上的臥鹿浮雕;內蒙古白岔河創造了商代巖畫,其中鹿是數量最多的,千姿百態,生活氣息濃厚;現代的街心廣場、庭院小區矗立著群鹿、獨鹿、母子鹿、小鹿、夫妻鹿的雕塑;一些商標、館驛、店鋪扁額也用鹿,是人們憧憬美好,期盼財運興旺的心理反映。古人對鹿的闡明是:“鹿,善聚善散,皆體健壯,但性膽尤怯,飲水見影則奔。”可見前人對鹿的關注和觀測是非常詳細的。這是鹿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從古至今鹿在人們的心目中都是美麗的,不論是那奇特的角,還是油光水滑的花紋斑點皮毛,以及修長健壯的四肢,尤其是鹿天性中的善良、優雅、內斂氣質,更是值得人們的贊頌。
石雕鹿代表著自然的和諧和神之凈土的無畏,還代表著佛陀。鹿與孤寂的犀牛相同,鹿標志著斷滅,由于它從不會在同一個地方連續過夜。雄鹿也可被畫成獨角鹿。在我國內地,石雕鹿標幟著長壽,是唯一可以確定靈芝位置的動物,因而備受尊崇。人們以為,石雕鹿的鹿角尖部含有靈芝的精髓。據說,鹿茸制成的靈丹妙藥能使人益壽延年、強身健體、精力旺盛。
在藏族藝術中,石雕鹿常為雌雄成雙成對出現,標志著和諧、幸福和忠誠。風景畫中再畫上一對白鶴則更能夠凸現吉祥。鹿皮或羚羊皮能夠用來制作佛教瑜伽師的禪修坐墊。由于苦修者能吸收石雕鹿的精力,所以人們認為,鹿皮坐墊能夠增長他的定力和意識。在修怒相神時,要經常使用虎皮坐墊,虎皮代表王者或動力。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的左肩和胸前披著綠松石顏色的神鹿皮,象征著神的摯愛、慈悲和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