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小平”回故鄉浙江日報駐京記者陳燮衡身著一套便服,腳穿一雙布鞋,滿臉神采奕奕,兩眼炯炯有神,這是為紀念“老人家”百年誕辰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李象群教授創作的鄧小平雕塑。湛藍天空的凌晨,一輛載著“鄧小平”的特殊專車從北京朝陽區大山子徐徐開出——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要回故鄉四川與闊別已久的鄉親們“團聚”。8月12日中午,小平同志的雕像經過長途跋涉到達了四川廣安市,數小時之后,雕塑銅像已屹然矗立在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樹木蔥蘢、青山環抱的小平故里的“銅像廣場”。
8月13日上午,小平銅像揭幕儀式在廣安市小平故居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專程從北京趕來參加儀式。劉云山等有關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鄧林等小平同志親屬和原身邊工作人員,四川省、廣安市有關負責人和小平同志家鄉的父老鄉親數百人參加了揭幕儀式。上午9時15分,隨著胡錦濤總書記手中的紅綢布輕輕掀起,坐在藤椅上面帶微笑的小平銅像立時展現在人們眼前,人群雀躍,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鄉親們終于見到了告別家鄉八十五年之久的小平。
在深圳特區,有以1979年鄧小平南巡為背景的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全身雕塑;在首都北京,有以1978年科技大會小平實照為藍本的老人家半身銅像…四川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是小平同志的故居所在地,小平在這里度過了他青少年時期的15個春秋。參加革命后,小平同志一直就沒有機會回去,但小平與老家的親戚、鄉親們感情則是十分的濃厚。在長途電話的采訪中,廣安小平紀念館館長丁敏京同志曾講了這樣一件事:新中國成立后,小平想請舅舅去北京看看,可舅舅卻不領小平的情,反而“將”了外甥一“軍”說:為什么偏要我到北京去看你,你就不好回老家來看看我呢?
舅舅雖然是開玩笑,但卻代表鄉親們的心愿——早就盼望這位四川人民的兒子能夠回家鄉與父老鄉親們歡聚。而小平同志的家人更希望借父親百年誕辰之際,在祖籍立一座小平雕像,以使“少小離家”的父親能夠與鄉親們朝夕相處、永遠相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北京市人大代表李象群,1998年曾應珠海之邀,就創意了一尊鄧小平雕塑。2000年,長安街上興建中華世紀壇,李象群又設計制作了世紀壇壁畫上的鄧小平以及文化名人長廊上的郭沫若雕像。
而在此之前,他還成功地設計制作了巴金銅像、陶行知銅像,以及被薩馬蘭奇收藏于瑞士奧林匹克博物館的“永恒的運轉”、“接力者”等體育題材的雕塑。這些藝術精湛、創意獨特、題材重大的雕塑作品,曾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此次為小平家鄉創作的雕塑比起矗立在其它幾個地區的小平雕像更有著特別的要求,而且要趕在小平8月22日百年誕辰之前揭幕,這無疑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對世紀壇壁畫、巴金銅像同樣留下深刻印象的鄧林、鄧楠等小平家人,一下就想到了清華大學美術院李象群,指名道姓要他擔任此次小平雕像的設計制作。
對于使十三億人民富起來的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有著崇高威望的叱咤風云的偉人,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對鄧小平的贊頌、評價都已難以描述。然而,鄧家兄妹眼中的父親則是一位干事利落、性格平和、對人真誠的普通的人。而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張口真理、神機妙算的神。李象群創意制作的這座鄧小平雕塑,就是鄧家兒女所熟悉的可親可近的父親,是普通中突顯其個性,在平凡中蘊含其偉大的“布衣”鄧小平。
在北京朝陽區大山子“798工廠”李象群工作室,記者所見到的李教授以大寫意手法刻畫的布衣鄧小平,自然放松地坐在藤椅上,上身微微向后靠著椅背,左手握拳稍稍抬舉,右掌屈指輕扶椅把。左腿彎曲,右腿前伸,雙腳一前一后分開,動靜有致,充滿活力。上前細看,他精神抖擻,又似乎帶著長途跋涉還未及退卻的疲勞;他滿臉熱情,雙眼平視,好像正在笑迎聞訊趕來看望他的鄉親;
面前的老人家給人的感覺:他不是什么震憾世界的偉人,倒像是從遠方回老家的一位游子。為能創意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鄧小平,李象群在接到任務后,專程赴四川廣安市鄧小平的家鄉作了考察,走訪了廣安鄧小平紀念館以及熟悉鄧小平的有關人士。
回到北京,仔細研究了鄧家提供的幾千張圖片,反復閱讀了《我的父親鄧小平》,又將對國畫有著不凡造詣的鄧林請到北京朝陽區大山子的工作室促膝長談、當面討教。談起“布衣鄧小平”的創意和制作,李象群有一種別樣的感受,他說:“對這件作品,我是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深情來澆鑄的。
因為我走上藝術創作之路,就是小平給的機會。那年,經受了千辛萬苦磨難的小平剛剛復出,就馬上在全國恢復了高考制度。而正在讀高二的我,就抓住了這個機遇一舉考進了魯迅美術學院。可以說沒有他老人家,就沒有我的藝術人生。”萬籟俱寂,夜深深,在那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苦苦構思的李象群,天天無法入睡,一閉眼睛,滿腦子都是小平充滿自信的笑臉。令李教授十分欣慰的是,所花心血沒有白費,他創意制作的“鄧小平”得到了鄧家兄妹以及相關人士的一致好評。
6月12日,鄧林和鄧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看了制作完成的“小樣”連聲肯定:“像父親”!“像父親”!7月9日,“布衣鄧小平”泥塑放大稿出來時,專程趕到大山子李象群工作來“看稿”的鄧林、鄧楠、鄧榕三姐妹,對眼前栩栩如生的“鄧小平”一個勁的翹起大拇指夸獎,表示“不是一般的滿意,而是十分地滿意”。7月10日,長得酷似父親的鄧楠,為使“布衣鄧小平”更能形似和神似,又專程來到了大山子雕塑現場,登上工作臺給修改雕塑的李象群當“模特”。前往李象群工作室作現場采訪的意大利、法國等外籍駐京記者,認為“布衣鄧小平”是他們在采訪中所見到的所有鄧小平雕塑中最優秀的作品。
擔任小平雕塑總協調工作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盧新華看了最后完稿的雕塑,以他的專業眼光評價說:作為人物雕塑,“布衣鄧小平”完全是一流的作品。雕塑的外部形象細致豐滿、生動逼真,讓最熟悉他的家人看了都無可挑剔;雕塑既體現了男子漢具有的陽剛之氣,又反映了領袖人物獨有的胸懷氣度;惟妙惟肖的“布衣鄧小平”與具有內在不凡氣質的“偉人鄧小平”融為一體,是一位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鄧小平”。
據一路護送小平雕塑到廣安的李象群教授描述:8月12日中午,當載著“小平”的專車開進“銅像廣場”,三十位抬“滑桿”的壯漢正要從車上抬下重達一點五噸的雕像時,忽然,奇特的現象出現了——晴朗的天空祥云聚集,頓時雷聲大作,滂沱大雨從天而降。氣象預報明明是“晴到多云”,眨眼間怎么就下起雷雨了?
此時,深感突兀的李教授只聽周圍的鄉親們紛紛議論:這雨是為長途跋涉來到廣安的小平洗塵呢!怎么大個的雨點是廣安的老天太激動,看見小平回鄉高興流的淚;啥子嗎,這么大的雨肯定是“老人家”為家鄉帶來的甘露…一場不期而遇的雷雨,一種偶然巧合的氣象,卻引出深切懷念小平同志的鄉親們各種各樣美好的遐想。“布衣鄧小平”身高2.5米,重一點五噸,安置在鐫刻著江澤民同志題寫的“鄧小平銅像”五個大字的基座上。基座為黑金沙大理石,長6米、寬4.5米、厚0.8米。
遠遠看去,藤椅上坐著的鄧小平就像置身于星光閃爍的宇宙空間。如此別具匠心的設計,作者是想讓小平家鄉的父老鄉親看到新中國的一代偉人所處的是中國人民賦予的政治大舞臺,并以此折射小平同志寬闊的胸懷、遠大的眼光。據悉,“布衣鄧小平”還將按原樣制作兩件,一件送國家博物館供國內外參觀者瞻仰;一件送香港供“小平百年展”展出。還有那件29cm×20cm×27cm的“布衣鄧小平”的“小樣”,將按原型大小復制12只,其中五只由鄧家兄妹作家庭收藏;
此外,原作的頭像將由雕塑家親筆簽字,復制若干數量作為小平百年誕辰的紀念品,通過一定的形式向社會發行。隆重的揭幕儀式結束了,聚在銅像前的鄉親們個個都不愿意離去,而現在,那個左手稍稍抬舉,嘴唇微微張開的鄧小平,似乎不顧旅途的疲勞,正在與鄉親們圍繞中國改革開放如何深化的重大命題展開熱烈討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