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文化一直是緊密相連的,奧林匹克是最大的交流平臺。”北京2008奧運景觀雕塑方案征集大賽組委會主任、北京金臺藝術館館長袁熙坤說。從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開始,歷時8個月征集并評選出來的290件特邀作品和入圍候補作品開始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展覽10天,隨后還將在國內其他城市以及英、俄、瑞典、墨西哥等國家巡展。關于奧運與奧運的緣分從為薩翁作畫開始2004年8月13日,是雅典奧運會開幕的日子。同時,這一天也是著名雕塑家袁熙坤的60歲生日。“冥冥之中我和奧林匹克有一種緣分啊。
”袁熙坤說。其實,袁熙坤與奧運的緣分應該從1993年說起,當年薩馬蘭奇訪問北京時,袁先生為其創作了水墨肖像畫;2000年4月22日,為支持北京申奧,他與到京進行藝術交流活動的外國畫家在八達嶺采風,集體創作了《長城醒獅圖》;同年,他還接到薩馬蘭奇的私人邀請,赴洛桑與薩翁再次見面時,向薩馬蘭奇展示了贈給奧林匹克博物館的新作油畫《2000年的薩馬蘭奇》。薩翁還特意致信給他:“借此機會,我謹代表奧林匹克運動向您對奧林匹克運動所做出的貢獻表示我真誠的感謝…
與藝術的聯結對于體育文化方面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有“肖像外交大使”美譽的袁熙坤通過為各國政要寫生創作肖像畫而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2001年5月,他以中國藝術家的身份分別致信印度尼西亞總統等國際友人,呼吁他們對北京申奧給予支持。不久,響應他的真摯呼喚,一封封國際政要的回信聚集到金臺藝術館。2005年,袁熙坤又創作了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銅像,國際奧委會第29屆奧運會協調委員會主席維爾布魯根親自發來賀信。
同年8月8日,他又倡導發起了北京2008奧運景觀雕塑方案征集大賽。關于奧運景觀雕塑大賽希望雕塑成為北京的“奧運名片”“一般人都想象不到我們每天的工作量有多大。”說起奧運景觀雕塑方案征集大賽,袁熙坤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他說,2006年的春節,自己和大賽組委會的工作人員都沒有休息,而是不停地向國外發傳真、打電話,征集海外的作品參賽,最終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共計3000多位雕塑家建立了直接聯系,也動員了國內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藝術設計學院等專業機構積極參與。截至今年3月1日,大賽組委會共收到來自82個國家的方案作品2433件。
隨后,由包括來自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意大利佛羅倫薩雕塑學院、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等著名藝術院校專家在內的17位評審委員進行打分,“評審過程有點像評審跳水和體操比賽。”在巡展中,所有觀眾都可以對這些雕塑作品進行評選,2007年年底將選出最優秀的29件作品,作為北京奧林匹克景觀雕塑的資料庫。記者看到,精選出的這些來自國內外的雕塑作品,既有寫實的,也有抽象的。
但每一件所蘊涵的意義都與第29屆奧運會所倡導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理念相契合。當被問到什么樣的城市雕塑才能成為一個城市的標志時,袁先生不假思索地說,馬克思說,好的雕塑是帶有體溫的,一件雕塑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能讓觀眾感受到作者的真誠和率真。如果藝術家滿懷對奧運精神的崇敬和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熱愛,真誠地去創作,北京奧運景觀雕塑一定會成為北京的“城市名片”、“奧運名片”。
關于藝術奧林匹克能最直接體現真善美袁熙坤很喜歡體育,他說,自己年輕時曾是云南省青少年游泳比賽的冠軍。說到這兒,年近花甲的他還站起來,很認真地拍拍肚子說,“你看,我一點贅肉都沒有。”他還透露了一個家庭信息:自己17歲的兒子如今也是一名游泳好手。
說到還有不到800天就要舉行的第29屆奧運會,袁熙坤表示,“北京選擇了最好的歷史契機承辦奧運會,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他認為,藝術和奧運也是有共性的。藝術要表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而體育能最直觀地展示力與美。奧林匹克精神,就是通過國際間的體育交流和競賽,促進人類的文明與進步。而維系這個事業經久不衰的力量,就是顧拜旦先生和薩馬蘭奇先生倡導的“體育+文化”精神。
“全世界的秒表都是一致的,奧林匹克是最公正、最陽光,最直接體現真善美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