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300多年的歲月滄桑,被譽為“中華一絕”的蕪湖鐵畫,遇到了發展中的困難。如今,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政策的推動下,這朵中華奇葩既迎來機遇,又面臨挑戰——聲名遠播的蕪湖鐵畫,由于受市場競爭與人才短缺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在發展的道路上一直徘徊不前。
是任其式微還是再現輝煌?蕪湖鐵畫面臨著發展的“拐點”。鐵畫藝術的精髓在于化腐朽為神奇,看似不起眼的一塊塊頑鐵,經過藝人一錘錘煅打,成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可謂千錘百煉方成畫。改革開放后,蕪湖鐵畫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作為專業生產鐵畫的蕪湖工藝美術廠步入了快速發展期,不僅開發出金畫、銀畫等新品種,而且在裝飾上也有很大改進,一時間門庭若市,成為來蕪賓客參觀考察的必選項目。然而,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蕪湖工藝美術廠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延續輝煌,企業在困境中走向衰退,最后改制易人。
盡管改制后的企業仍在生產鐵畫,但已今非昔比,蕪湖鐵畫市場也開始進入無序競爭狀態。鐵畫人才流失,掌握獨特技藝的老藝人紛紛退休,無心帶徒。作為民間工藝,鐵畫技藝傳承主要靠師帶徒,言傳身教。而現在的老藝人不少因為年齡和身體等原因,只是搞搞資料收集和研究,很少進行鐵畫制作,鐵畫精品越來越少。
另外,無序的市場競爭也令人十分頭疼。十幾家鐵畫制作的小作坊,為搶市場、爭客戶,相互間打起了價格戰,導致一些鐵畫制品偷工減料、粗制濫造,損害了蕪湖鐵畫的聲譽。一位鐵畫老藝人對此痛心疾首:再這樣下去,只能加速正宗蕪湖鐵畫的衰亡,更別說傳承和創新了!鐵畫藝術發源于蕪湖,也僅蕪湖獨有,成為蕪湖的驕傲。據了解,蕪湖鐵畫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明末清初,鐵匠藝人湯天池在蕪湖首創鐵畫藝術。解放前后,曾失傳了30多年的鐵畫傳統技藝在鐵畫藝人儲炎慶等人的努力下得以恢復。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儲炎慶帶領一批弟子為人民大會堂創作了大型鐵畫《迎客松》。在第11屆亞運會上,北京還選擇了瓷盤鐵畫《熊貓“盼盼”》作為國禮,贈送外國體育官員和運動員。香港回歸祖國,蕪湖鐵畫又作為安徽省政府贈送香港特區政府的禮品,讓世人再睹中華民間傳統藝術的神韻。據老藝人介紹,蕪湖鐵畫以我國傳統國畫為基礎,吸收了木刻、剪紙、雕塑等藝術表現手法,以錘代筆,以鐵為墨,煅鐵成畫,取材廣泛,山水人物、花鳥蟲魚、書法等皆可入畫,且自成一派,為前代所未有。蕪湖鐵畫以其獨有的魅力躋身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我省一批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蕪湖鐵畫藝人就占了兩位。
蕪湖鐵畫這朵中華民間藝術的奇葩如何重煥青春,常開不敗?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鐵畫是有著豐富藝術底蘊的商品,振興蕪湖鐵畫需要政府和全社會的重視和關心。讓人感到欣慰的是,蕪湖鐵畫仍在困境中前行,眾多有識之士仍在為蕪湖鐵畫走出困境奔走呼吁。儲金霞,蕪湖鐵畫第五代傳人,退休后她以傳承鐵畫技藝為己任,經過數年的發展,創辦了蕪湖鐵畫行業的領軍企業,并積極倡議成立鐵畫專業委員會,制定鐵畫行業標準,規范行業行為,展示正宗蕪湖鐵畫的風采。一些市民還在蕪湖市政府網站的“市民心聲”里獻計獻策,一位叫“大河東流”的網民寫下了《蕪湖鐵畫發展七千字建言書》。
為了重振蕪湖鐵畫雄風,這位網友建議:一是在適當的地域,建立鐵畫博物館,以此為依托組織開展傳承技藝、制作表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二是在技藝搶救上,編制一套蕪湖傳統工藝行業各種技藝詳細內容的檔案資料。三是在規范市場的同時,抓住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博覽會的機遇,提前謀劃,積極應對新的市場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蕪湖市各級政府部門也對鐵畫的發展給予了關注,作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一項重要舉措,蕪湖鐵畫博物館已經立項,正在籌建當中。相信經歷陣痛之后的蕪湖鐵畫,未來一定能重振雄風,再現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