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禪茶?蘭絲·羅斯在《禪的世界》一書中是這樣說的: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由于久坐疲累,眼皮無法張開,因此撕下眼皮,丟棄在地上。
而在丟棄眼皮的地方,竟然長出一株矮樹,達摩祖師的弟子們,摘下矮樹上的綠葉,釀制成水飲用,竟能保持禪坐的清醒,這即是禪茶的來源。當然這只是一則美麗但卻虛假的傳說,然而茶道確實和禪道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俗話說: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足見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平常百姓待客之道謙稱為:“粗茶淡飯不成敬意”,是否真為“粗茶”,實為“淡飯”,則無須考究了。人人都能喝茶,卻并非人人都會喝茶,尚好的茶則需要慢慢的品嘗,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曾在他的《喝茶》一文中寫道:“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必須有功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感覺。”無論再好的茶,在第一泡時苦澀,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濃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過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這泡茶的過程猶如人生,青澀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壯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漸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最簡易的喝茶法是往杯中或壺中抓一撮便宜的花茶,充一泡開水,任其瞬間的上翻下沉,滾燙熾熱之后,慢慢的歸于寧靜,待溫度適當時,要么悶一大口,回來蠕動,洗漱口腔,清潔嘴巴,再含渣而噴,作為用餐前的準備和用餐后的清潔;要么大口大口的咕隆下肚,用來解一時之渴,不需要去細品它,這等劣茶也品不出什么好味來,這是一般粗人的喝法。
然而上好的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甚至上上等的宮廷大紅袍,喝起來就有一翻講究了,非平常百姓等所能有此閑情逸致慢慢品味的。
最隆重,最講究的喝茶方法當然要數喝功夫茶了。僅憑那價格昂貴的五件套紫砂壺茶具在那千年盤根錯節,奇形怪狀的木雕茶桌上一放,其感覺如此沉穩,莊重。要欣賞到它的泡茶過程,待看一位身著旗袍,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佳人伸出白皙細嫩,頎秀纖長的玉指開始溫壺洗杯、嘉葉酬賓;
再烏龍入宮、春風拂面;緊接著來個鳳凰三點頭、高山流水、重洗仙顏,讓你在驚嘆動作如此嫻熟美妙之時;再接著的龍舌含珠、游山玩水、茲母育子,讓你更是如癡如醉;沉浸在這種美妙絕倫的感觀世界中時,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反扣星斗、顛倒乾坤等一系列的優美動作更讓你目不暇接;在節節高升、尋蘭訪幽中你已經深深沉醉在佳人搓動聞香杯的茶香中了。
品這等好茶,須用三指托起品茗杯,輕輕吸入一小口,讓茶湯在舌尖來回滾動,輕輕抿一下,吐氣回味,一般分三口喝完:一為喝,二為飲,三為品。這樣講究的喝法一般都與喝茶人對茶道的領悟深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