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愜意,在于一種悠然寧靜的境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向往陶淵明所描述的悠然境界,那種心靈的空明,生命的松弛,讓每一個生活在重壓之下的人們心生向往。但其實,陶淵明同樣有“戴月荷鋤歸”這樣的詩句,說明他也要面對每一天的生存壓力,只是他的心態夠好,心胸夠寬,才詩化了苦難,把生活當做一種藝術,讓人神往。
一位男人來到心理診所,對醫生說:“醫生,我每天都在失眠,我已經不記得睡個好覺是什么滋味了,我每天都到快天亮的時候才能睡著,幾個小時后稀里糊涂地起床繼續去工作,請你幫幫我,我到底該怎么辦?”
醫生說:“這位先生,這不是什么大事,告訴我,你的工作忙嗎?”“忙!我連吃飯睡覺都想著工作!”男人說。醫生說:“哦,這就是你失眠的原因,你的壓力太大了!我們應該從睡眠質量開始,解決這個問題。今天睡覺的時候,你就不停地數綿羊,快速催眠自己。”
第二天,男人帶著黑眼圈來見醫生,醫生問:“你又失眠了?怎么,難道你沒有數綿羊?”男人說:“我數了,一共數了五千只,然后開始剪羊毛,開始燙羊毛,送到貨船上,和紡織廠簽合同,然后大賺一筆買了更多的羊!我越想越興奮,所以根本睡不著!”
面對工作,你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感覺?工作永遠做不完,不論你做得多快,都會有更多的任務在前方等著你,當工作像大軍一樣向你開進,你真的要一分鐘不停歇地應付他們,準備為你的老板“鞠躬盡瘁”到過勞死嗎?
有人把“忙碌”和“上進”畫上等號,認為時代發展太快,日新月異,一不小心就會落在別人后面,但是,工作就是學習嗎?有多少工作是機械地重復,并不能提高多少自身的能力?這些機械的工作又能給你帶來多少歡樂?
人生應該追求一種悠然的境界,這種境界首先要把心靈擴充一下,不要只在心里裝著工作,你應該裝更多的東西,例如多姿多彩的風景,五味雜陳的情感,生活中的種種感悟,生命中的種種嘗試。
工作,支撐著你的生存,而這些東西,卻支撐著你的心靈,讓它更加堅強,更加豐富,更加有熱情。每一天都不要把自己填滿,讓自己能夠悠閑一點。或者說,每一天都應該把自己填滿,用各種各樣的東西,讓生活更加豐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