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禪定講習班圓滿結束了,我做為一名學員,聞法生大歡喜。十五天的學習時間不算長,由于導師吳明先生以他淵博的知識和無礙的辯才,為大家展示了深邃宏大的般若妙意。本來聽說吳先生是全國少有的大佛學家,我想他一定很難接近。
有一天,實在想請他開示,便敲開他的房門,以忐忑的心情,向他懺悔自己的諸惡業,沒想到,他竟平和得像老同學、老朋友一樣。他沒有高談闊論,只以謙和的態度,溫暖的語言指點幾句,像聊家常一樣,我便頓時像換了一個人,感到解開重負,輕松自如。
十五天來,吳先生講課的內容極為豐富,從佛教與中國文化,佛教的四圣諦、十二因緣、業力論、般若論,講到十宗概要,有效授課時間僅42小時(不計答疑、輔導),卻使我們既了解佛法的概要,又開始接觸各宗的修法,為學佛者和佛學者都提供了珍貴的法乳。
12月28日,聽說凈慧師父要去看望吳先生,我心想,一定有小轎車來接他,便先行乘電車走了。到晚餐時分去看吳先生和凈慧師父,二位大德竟在吃學員們帶來的涼烙餅和可以數過來的幾只花生米。
及到下課時,凈慧師父居然和幾個弟子步行到無軌電車站,坐電車回廣濟寺。車上人多,凈慧師父也一樣站著,就在這種環境中,他還在向弟子說法。我忽然醒悟,這一樁樁、一件件極為細小的日常事務,正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的體現。
學禪先要學做人。不求神通,不求證果,什么都不求,只先腳踏實地各盡其職,做好每件事。過去讀《金剛經》多對《法會因由分第一》不大明了,也沒有細想為什么“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為什么“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的《金剛經》,在奉請了八大金剛,四大菩薩之后,以日常事務開說:“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
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此段將釋迦如來日常的修行寫得十分翔實,穿衣持缽,吃飯收衣,洗腳坐禪—一細述。原來“衣食行坐事即理,一切毘尼皆佛行”,佛法世出世間圓融不二,穿衣吃飯頭頭是道,行住坐臥處處天真,實相般若不離目前。
過去自己總想:如若一心念佛,必遠離人間冗冗瑣事。遇有俗事纏縛便百般煩惱從心來,不得安祥。豈知如來大圣,法中之王,著衣持缽、乞食趺坐—一咸同比丘威儀,無處不禪。
現前,又有吳老師、凈慧師父做出示范,有了這樣的課外收獲,真有啞子吃蜜的感覺,法喜充滿。在此之后,侍奉老母,關心孩子都成了修習的內容,深深體會到佛法無在無不在,所謂煩惱是不是菩提,只在當人一念。
從這以后,對過去所憎恨的人,均愿化冤解怨,講習班結束后,便寫信陳述自己的心跡給過去的怨家,立志學修菩薩自性九種大戒,愿天下停息爭斗,永遠和平安寧。
吳明老師似乎洞見了我和大家的心思,在最后總結時,以精彩的演說概括了般若和行愿的關系。吳老說:“修學佛法的要點是:安心在般若上而各盡其應盡之責任。
能如此,則般若與行愿不二,空與不空不二,心法與色法不二,智與境不二,立體與顯用不二,見道與修道不二,內證與外用不二,依理與依事不二,空義與有義不二,真諦與俗諦不二,凈化自己與凈化人生、凈化社會不二,出世法與世間法不二,金剛界與胎界不二,如實知自心與一切為眾生不二,如是我聞與信受奉行不二,……頂天與立地不二,但要落實到做人上;要做好一個人,對佛法要如是我聞,更要信受奉行。”
如是我聞學佛法,信受奉行在世間。這就是這次聽法的體會。